新闻中心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依法治省的四川实践

更新时间:2014-03-13 11:02:17点击次数:1066次字号:T|T


   中国民生经济网讯(记者简华)马年春节刚过,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1号文件——关于印发《四川省依法治省201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摆上四川各级各部门党委案头,成为新一年工作的重要指导。

  与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法治中国的奋斗目标相呼应,四川省委将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四川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3年最后一天,酝酿已久的《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正式出台,成为推动四川依法治省的行动指南。

  从《纲要》的酝酿、起草、出台,将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到各级各部门认真对照《纲要》和《工作要点》制定工作计划,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开启新探索,巴蜀大地上,一场依法治省的新实践正在蓬勃展开。

  法治铸轨 开启治蜀兴川新征程

  依法治省对于四川来说为何重要?

  省委书记王东明的答案明确而坚定:四川作为西部内陆省份,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发达,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谱写“中国梦”四川篇章,一方面科学发展、加快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另一方面还面临改革和转型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和挑战,必须通过加强法治建设来规范行为、化解矛盾、促进和谐。

  安全生产、医患纠纷、食品安全、征地拆迁……与全国其他省份一样,四川也面临着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四川省委深刻意识到,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必须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归根结底要靠法治。

  同时,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各方面改革,都涉及利益再调整、权力再分配,情况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四川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两个跨越”奋斗目标,必须更加注重依靠法治来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激发社会活力和竞争力、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从而进一步凝聚起深化改革的最大共识,汇集起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更为有利的是大环境。

  继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法治建设迎来第一个发展高潮之后,当下,新一届党中央前所未有地高度重视法治在国家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党的十八大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这些重要论述,彰显了中央新的法治思维、法治理念和法治方略,为四川深入推进依法治省指明了方向。

  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界越来越重视和推崇法治的局面,也为四川推进依法治省提供了现实基础。

  “依法治省对于四川来说,是历史所然、大势所趋、前程所系、现实所选、人心所向。”四川省委副秘书长、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杨天宗说。

  纲要为目 打造法治四川

  作为欠发达的西部省份,四川在地方法治建设上能否有大作为?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985平台”首席科学家顾培东给予了肯定:“建设法治四川,关键在于地方决策层在推进地方法治方面的信心和决心。”

  《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从酝酿到出台,充分体现了四川省委落实中央治国方略的坚定信心,体现了省委依照中央部署扎实做好四川工作的一种理性自觉,体现了省委统揽四川全局工作的主动性与能力。

  2013年5月,四川省委十届三次全会作出制定出台《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的决定。省委书记王东明、省长魏宏对此高度重视,多次作出明确指示,要求《纲要》全面贯彻中央精神,紧密结合四川实际,成为依法治省的重要遵循。四川省委常委会先后3次专题研究,为《纲要》起草工作提供了明确方向。

  最具体的要求是,《纲要》既要涉及面广,又要有针对性,以推动实际问题解决;既能解决现实问题,又不局限于司法工作本身。整个起草工作,在四大班子、省市州县各级各部门以及高等院校、
国资企业中,四下四上广泛征求意见,并围绕推进法治四川建设有关重点问题开展专题论证,反复讨论修改完善,使《纲要》成为凝聚各方面法治建设思想共识、体现各方面法治建设智慧结晶的成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四川省委又专题研究依法治省工作,要求起草组按照中央《决定》有关部署,再次做了深入细致的修改完善,使《纲要》最终成为充分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精神,有力指导四川依法治省工作的行动纲领。

  2014年1月9日,四川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首次对外公布。

  “到2020年基本形成尚法守制、公平正义、诚信文明、安定有序的依法治省新格局。”《纲要》关于依法治省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明确,实施进程清晰。在这个过程中,《纲要》着力于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依法治省全过程,确保四川法制建设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推进;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着力于将法制建设贯穿于“五位一体”建设各个方面,落实到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各项事业中;落实以人为本,着力于执政为民、立法为民、执法为民、司法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针对干部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抓住推进实施最关键的问题开展工作。

  受邀参与《纲要》征求意见的顾培东认为,四川的《纲要》有两个鲜明特点:一是出台时机抓得准确,是在我国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后第一个出台依法治省纲要的省份;二是在充分吸收中央精神和借鉴外省市样本基础上,内容更全面,体系较完整,纵向覆盖了立法、执法、司法、学法、监督问责整个过程,横向覆盖了执政、行政、政法、社会各个方面,并且明确了组织保障措施。

     实践为重 实现地方法治建设新跨越

  在四川省政协委员、北京盈科(成都)律师事务所律师曾文忠看来,《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是一个指导性文件,《纲要》描绘的法治四川建设蓝图再美,关键还在于落实。

  为了将美好蓝图落到实处,按照四川省委的部署,《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起草组在起草《纲要》的同时,已经紧密对接《纲要》广泛征求意见,制定了《四川省依法治省2014年工作要点》,将依法治省2014年的目标任务分解为法治宣传教育、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司法改革、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基层法治建设示范创建、推进依法治理工作落实等七个方面的重点,分别详细罗列出了牵头单位、责任单位以及完成时限。

  其中,《工作要点》第一条就要求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要求由省委宣传部牵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省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参与,在2014年12月之前,“制定加强全省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实施意见”;“建立健全党委常委会议、政府常务会议、部门办公会议定期会前学法制度”等。

  事实上,在过去的一年中,省政府常务会议讨论正式议题之前先学法,已成为惯例。

  更多的地方和部门也在对照《纲要》和《工作要点》积极行动着。

  作为地方立法机关,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今年将在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发挥立法对改革发展稳定的引领、规范、保障和推动作用的同时,针对立法部门化倾向制定一系列新举措:建立健全“人大主导型”的立法工作机制;探索和创建地方立法起草多元化模式,研究成立法规草案起草小组或委托高校、科研机构等起草法规;选择部分高校、科研机构共同搭建四川省地方立法研究评估与咨询服务基地,邀请专家学者建立立法专家咨询库,参与地方性法规立项、起草、论证、修改、课题研究。

  加强依法行政,四川在实现全国省本级行政审批项目最少目标的基础上,今年,将开展国务院第三批取消、下放的68项行政审批事项的对应清理并开展行政审批项目子项清理,实质性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在自由裁量权制度方面,从今年1月1日起,四川99个省级部门的行政审批、行政处罚等8大类8000多项权利,在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平台上运行。社会公众可上网查询政权力事项自由裁量信息,还可比照相关信息跟踪行政处罚范围是否符合自由裁量规定。

  在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方面,四川今年将加快制定完善企业年度报告公示、经营异常名录后续配套管理措施,加快推进工商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和电子营业执照,消除个体工商户转变为企业的体制性障碍。工商登记条件也将放宽,逐步将注册资本实缴登记制改为认缴登记制。

  促进公正司法方面,四川省法院系统正在开发完善统一的审判流程查询系统,增加审判工作透明度;同时建立司法公开便民网络,完善网上立案、联系法官、办案进度查询等在线诉讼服务。四川省检察院也将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搭建控告举报平台。

  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方面,四川目前已全面启动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宽城镇落户入户条件,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转户制度体系,在全省范围内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建立“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的实有人口管理新模式,确保办理了居住证的群众在就业、医疗、社保、住房、计生、子女就学等方面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

  在已建立的“大调解”机制上,四川下一步也将更加注重源头基础,健全流动调解、巡回调解、网上调解等方便群众、就近就快解决纠纷的长效运行机制,并积极探索引入第三方政府购买社会组织专业调解服务模式,完善专业调解联动体系。

  在法律服务、宣传和援助方面,四川今年将组织1000支法律服务小分队深入1万个行政村(社区),同时加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力度。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巴蜀大地,法治建设蓝图正在绘就。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