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就业创业 > 正文

山东残障女张秀巧手编织脱贫致富路

更新时间:2020-03-17 15:00:56点击次数:76920次字号:T|T


     阳春三月,绵绵春雨过后,在地处沂蒙山区的平邑县各乡村到处都呈现出一副“防疫生产两不误”的动人景象。在各个村口防疫值班点,义务值守人员正在对过往人员不停歇的进行登记和测量体温,各村大喇叭不间断的对农户进行疫情防护知识宣传,部分值班人员则背着喷壶在村中大街小巷上进行防疫消毒;在大田里,村民们正忙于春耕播种,村里组织的党员志愿服务队主动上岗,每天为他们测量体温,并在田间地头给村民宣传防疫知识。

      人们在防疫值班、田间耕耘之余,常常谈及一位农家妇女,她凭借自己一己之力带动一方乡亲脱贫致富的感人故事。她就是平邑县仲村镇张兴庄建档立卡贫困妇女张秀。 她今年49岁,腿部患有残疾。在过去几年里,她用艰苦卓绝的意志、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魄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于2016年底脱贫。

屋漏偏逢连阴雨  紧紧抓住命运拐点

      “腿虽然残疾了,但精神上不能残疾,我就千方百计想把日子过好。”谈起当年的遭遇,张秀仍是一脸的坚毅。张秀的苦难源于儿时的一场疾病。1972年,一岁大的张秀不幸得了小儿麻痹症,因为当时家境贫寒,因后遗症导致双腿残疾,从那时起,她再也没能站起来,只能蹲着靠拐杖支撑着走路。

      30岁那年,无情的灾难再次降临到她头上。丈夫杨成孝得了脉管炎,双腿不能正常行走,更别提外出干活了,让这个本来就十分贫寒的家庭雪上加霜,生活的担子一下子全都压在张秀一个人身上,但是她却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曾经一度陷入束手无措和悲伤绝望的境地。

      2015年,村里开展贫困户精准识别“三访五评”大走访活动,张秀一家被评为贫困户。一个是无法站立、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一个是恶疾缠身、劳动能力同样有限的病人,这一家人怎么帮、怎么脱贫?一时让帮扶干部犯了难。按照常规的做法,政府兜底保障是最简单的办法。但毕竟张秀还年轻,兜底就意味着她的人生就此划上句号。帮扶干部一下子犹豫了,帮扶的目的,不仅在于帮,更在于扶。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镇妇联帮扶干部踏进了张秀的家门。谈人生,宣传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张秀听着听着,眼里放出了兴奋的光芒,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黎明的曙光。眼见其她贫困户在产业奖补政策的激励下,纷纷发展致富产业,张秀终于坐不住了,她向村干部和包户干部申请自己也要搞发展。帮扶干部听了她的想法,支持她放开手脚大胆干,该给的扶持政策一样也不少。张秀的命运从此开始发生转折。







开起家庭加工作坊 产品远销海外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手工编织工艺品市场需求量日益增加,譬如编织筐、编织篮、编织玩具等,为民间手艺人提供了良好的创业机会和渠道。但万事开头难,最开始张秀通过网络视频学习各种编织工艺,自己慢慢摸索和钻研,遇到难题也不轻言放弃,经过一遍又一遍的尝试,手都磨起了茧子;再后来张秀得知周边村有编织工艺的能人巧匠,张秀便让她的家人带着她亲自拜访学习手艺,无论刮风还是下雨,都阻止不了张秀认真学习的上进心; 除此之外,上级扶贫攻坚部门推出了“发放小额贷款,助力脱贫攻坚”的惠农政策,张秀抓住机遇申请了3万元创业资金,腾出自家房屋的一部分,购置了加工和包装设备,开起了小型加工作坊,规模日趋扩大。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秀的致富之路并不仅仅局限于学习复制现成的手艺,她还自己进行总结和创新,创造了一整套“平板快速编织法”,在编织工艺方面独树一帜,让很多客户慕名而来,一段时间里订单量持续上涨,为张秀带来了较为可观的收益。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张秀着眼于本村留守妇女、下岗职工和贫困残疾人员,对她们进行免费培训,实行订单收购,先后带动张兴庄村20多人从事编织加工,其中有不少贫困户和低保户妇女。目前,张秀的编织工艺品有编织筐、编织篮和编织玩具等10多种样式,年产10余万件,产品远销到韩国、日本和东南亚等地区。她带动了每个从事编制加工的家庭平均年收入4-8万元,也带动了村内20多户农村贫困家庭依靠手工编织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张秀成了村里响当当的脱贫致富能手,

     “我有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对我的帮助,我愿尽我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希望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张秀如是说。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疫情突袭而至  为父老乡亲“舍命”奔波

      时间进入到今年年初,突如其来的疫情瞬间席卷全国,在农历新年之际,让人们无法尽享欢庆春节的喜悦,内心却增添了几分恐慌。此时,张秀恰好接到了厂家一批3000件的订单。由于镇村的宣传和管控,要求人们各自在家隔离防疫,张秀一时手足无措。往年这个时候只要张秀一个电话,本村及外村的20多户手编加工点会来家取原料,大约有一周的时间便可以完成这批订单。

      “张书记,我现在又来了一批货,现在加工点上都不能出门来取料,你看看能不能特批一下,我挨家挨户给他们送去?”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张秀给村支部书记拨通了电话。村支部书记张兆强在接到张秀的电话之后,便立即联系镇疫情防控指挥部,在得到批准后,马上回复张秀。

      3000件编筐的原材料,张秀骑着电动车辗转几次,用了一上午的时间分发到了20多户加工点。在周郭庄村加工点,马正花看到张秀用瘦弱的双手支撑着身躯出现在自己家门口时,无比感动地说:“张秀!你为了我们真是连命都不要了!”

       第一批货完工后,张秀又挨家挨户的把产品回收。在当前的疫情之下,看到订单能够如期完成,厂家对张秀更加支持,继续供应原材料,随后连续发了两批货,让张秀团队的加工点能够在疫情防控期间在家里有活干、有创收

      李家庄村李常庆夫妇年龄都已近80岁,他们二人自从跟着张秀学会手编工艺之后,每批货都会接单加工。此次,由于疫情防控,他们不方便出门购物,张秀每次去收送货件都会帮着两位老人购买些生活用品。李常庆老人说:“张秀就像俺的亲闺女样,什么都替我们想到了!”

      据张秀介绍,4年间,她共带动起了40多户的手编加工点,除了本村还辐射带动起周郭庄、李家村等农户加入手编队伍。这些年来,她和这些手编户一起利用日常劳作闲暇之余通过手编搞创收,人们不仅增加了积蓄,也增进了感情,大家一起就像一家人,谁家有了事情或者有个应急之事她都会帮上一把。

      疫情没发生之前,张秀家就是村里的一个人群集散点,闲空里邻里们都爱到张秀家坐一坐,聊聊天。有时后张秀也会通过网络直播对自己的手编加工做些宣传,来家里的人们也喜欢同张秀一起和网友们互动,在张秀家院子里时常洋溢着欢声笑语。

      由于疫情的影响,这段时间张秀家没有了往常的热闹。但是,就在这种安静的时段里,张秀思索了一个问题,往日里来家里玩的姊妹们许多没有参与手编加工,大多家里手头也比较清闲,如果把她们也发动起来学点技术增加创收应该能行。

      张秀把这个想法和村里的妇联主任沟通了一下,村妇联主任李兆秀非常支持她的想法,并建议她在家上几台手套加工设备,依托仲村镇手套加工企业拓展自己的创收项目。目前,张秀已经联系了镇上手套加工厂来家,对家里的南房进行测量,准备安装手套锁边机。在村妇联主任的帮助下发动了本村12名家庭困难的妇女加入张秀的手套加工点,待到疫情过后开始投产。天气逐渐回暖了,为了应对夏天到来,张秀还在南房里安装上了空调,她想尽
量为姐妹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

      沂蒙是一块古老神奇的文化沃土,是一块神圣的红色土地。沂蒙人吃苦耐劳、自强不息。张秀作为土生土长的沂蒙人,身残志坚,不屈不挠。在她弱小的身躯里时刻充满着对生活以及劳动的热爱。多年来,张秀家租种了20亩地,每年地里都会耕种些花生、地瓜、玉米,还有几亩果园种植了桃树、核桃等。她和丈夫一起打理农田和果园,自己从没因为身体原因叫苦叫累过,说起张秀带动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事,大家都会双手竖起大拇指!  

      王树民 刘善峰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刘昕)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