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参考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决策参考 > 正文

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成都金沙智库首席专家有话说

更新时间:2017-03-13 18:58:57点击次数:881次字号:T|T




【编者按】
“成都金沙智库”是成都市在中央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战略思想下建立的地方新型智库。
成都市“十三五”规划确立了成都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主要任务是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西部科技中心、西部文创中心、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2017年开年之际,金沙智库邀请了部分首席专家对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谈谈他们的看法,以期以智库的力量为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献智献策。





成都国际化城市空间提升策略

金沙智库首席专家,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陈可石




一、国家中心城市与国际化城市空间营造

  国家中心城市是国家城镇体系的最高层级,在国家战略布局中肩负国家使命、代表国家形象、引领区域发展。成都正式迈入国家中心城市后面临诸多的历史机遇,从天府新区上升为国家级新区、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到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成渝城市群,再到中国(成都)内陆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战略布局,无不体现了成都作为引领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对于国家安全和国际化所具有的重要战略意义。

  近年来,成都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但是与世界先进城市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面对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使命与挑战,需要从“转型和提升”两个角度着力破题,从而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全球城市的资源整合和竞争。城市公共空间代表了城市的质量、文化和品位,成都应着力营造与国家中心城市定位相匹配的高品质国际化城市空间。


二、学习国际先进城市的建设经验——走向绿色、生态、精致、典雅的城市空间建设之路

  城市规划设计水平高低决定了城市的成败。为此,要以高质量、高标准的城市设计为未来30年成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标准衡量成都目前的城市公共空间,仍有一定的差距。建议成都的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对标伦敦、巴黎、东京等国际先进城市,借鉴其经验,以绿色、生态、精致、典雅的公共空间建设,带动成都城市竞争力的增强和城市知名度的提升,进而推动成都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文创中心、对外交往中心城市的建设。

城市规划设计和城市发展是人类共同智慧,成都应积极学习英国伦敦等国际先进城市在城市公共空间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1.完善广场和公园系统设计,一定要有围合的城市广场。2.道路设计最好简洁,道路空间要反映时代感的审美。3.提倡生态建筑和生态美学。4.注重滨水空间设计与文化休闲设施,塑造人性化、柔性化、亲水性的滨水空间。5.形成温情怀旧的城市空间。6.城市规划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城市公共空间是塑造城市灵魂的载体,只有注重公共空间设计与建设的城市才能在世界城市竞争中脱颖而出。


三、以“点、线、面”带动成都建设绿色生态城市

  绿色生态城市理论主张在城市布局规划中,实现“多中心、小组团、紧凑型”的城市结构,每个组团经济相对独立,反对严格功能分区,一定程度上实现职住平衡,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减轻城市交通压力。鼓励步行,发展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交通体系;组团内部,进行高密度建设,提高基础设施利用率;尊重文脉,尊重历史;创造都市特色景观;高质量、可持续的城市设计策略;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节能环保,减少碳足迹。

  “点”:建议成都选取200个点,推动绿色生态城市建设;“线”:把城市人文主义理念融入到成都规划中,选取100条街道,打造温情怀旧、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城市空间;“面”:要把龙泉的桃花,三圣乡的菜地、藕塘,青城山的农田、四合院等全部保留下来,保护生态本底,延续川西“林盘”特色,塑造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城乡一体化的绿色生态城市。

  成都拥有良好的生态城市基础,借助“点、线、面”的提升,成都有望成为美丽中国典范城市,以成都城市公共空间质量和环境的全面提升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成都:迈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

  金沙智库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倪鹏飞



  成都在历史的多数时期经历着辉煌的发展,是西部重要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在全球化力量持续深入的影响下,成都加速成为世界城市的步伐。成都经济上的发展和成功来自于两种力量的相互作用:其一是城市内部集聚的力量,在最近30年中,成都人口和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财富积累的背后是城市内分工扩大,城市产业体系的完善,创新和竞争力的积累。其二是成都的外部联系的增强,本地企业的外部扩张和外部企业对本地的投资,加速了本地知识溢出和创新水平。


  第一,成都基础设施网络初步具有世界城市规模

  成都现代航空对外联系度不输除北京、上海外其他中国重要城市。成都作为中国西部重要的枢纽城市,是连接西部城市和东部中部城市的重要中心。随着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化的浪潮中,成都作为中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在融入全球城市网络体系过程中领先于其他西部城市。从与全球城市的直接联系来看,成都已经具备与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联系的基本条件。从国外航空联系来看,与成都航空联系较为密切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亚太地区、北美、欧洲和澳洲。这与北京、上海的全球联系形态极为相似,即国外联系集中在发达地区的重要城市,表明成都已经建立了与主要世界城市联系的基础交通网络。因此,成都是正在兴起的世界城市。



  第二,成都商业全球联系度中国领先全球居中。

  全球城市网络联系度的分布呈现长尾结构,即少数城市具有较高的联系度,如伦敦、纽约、东京、香港、新加坡,而大部分城市的联系度有较低的联系度(约1/5的城市联系度高于25%,4/5的城市联系度处于15%以下,1/2的城市联系度低于15%)。按照我们团队与世界著名彼得-泰勒教授领导的GAWC合作研究:用高级服务业网络衡量的世界城市联系度系数中,成都居于526个城市的中间位置,而在中国50多个城市中居于第8名。

  第三,成都既有较强的地方联系又存在全球联系。成都的全球联系度“内向联系(localism)”指数分别是香港、上海、北京的25倍、10倍和5倍,表明成都与地方城市的联系要高于全球城市。从与伦敦和纽约这两个最大世界城市的联系度来看,成都的得分居于联系较强的北京、上海之后,又在绝大多数缺乏联系的中国城市之前,表示成都与伦敦、纽约等世界城市的联系正在发展中。

  第四,成都迎来加速全球联系的黄金期

  最近10年,成都凭借自然、人文、政策和管理等方面优势,成为吸引海外投资者的热土。2003年,仅有英特尔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目前世界500强企业已有278家在成都落户,包括汽车、物流、技术和服务业等公司。成都是西部金融中心,外资银行的数量仅次于北京、上海和广州。最近几年由于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在中国对国际投资吸引力下降的情况下,成都对于国外资本的吸引力有增无减,外商投资呈逆势上扬趋势,其被《福布斯》杂志评为未来10年全球发展最快城市第一名。成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全球的目光,目前有16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成都先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旅游组织授予世界美食之都、中国最佳旅游城市称号,成都吸引世界各地的人们来此创业、旅游、定居,成为一座“创业之城、圆梦之都”。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以及中国日益崛起的力量推动下,我们看到的是世界城市网络的迅速蔓延也正在影响着中国城市的发展,对中国重要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的影响最为明显,他们的世界影响力和联系性加强。中国城市发展也在改变着全球城市网络。
当今的成都要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中心城市,首先是要素环境,特别是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虽然成都是内陆城市,但文化是包容开放的,这是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其次,国家在崛起中,会带动城市区域的发展,中国实力强大,成为全球中心,也将带动优势区域的跨越发展和地位迅速攀升。再次,欧亚一体化、一带一路将使成都、重庆这些内陆地区成为新型世界城市的重要战略平台。2013年的《全球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报告》显示:成都在全球500个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排在第101位,在国内比较中成都排名香港、上海、北京、台北之后,居第5位。另外它的增长速度在全球也是排在比较靠前的位置,所以我对成都充满期待。




  建设繁荣而美好的城市


  金沙智库首席专家,中山大学城市与地方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何艳玲


  一个在全国层面起着引领作用的中心城市,应该是一个繁荣而美好的城市。

  繁荣意味着一个城市有人气,有人气意味着百业兴。对大多数的城市来说,尤其是成都这种尚处于上升发展阶段的城市来说,繁荣是首要的,而与之相关的增长仍然是迫切的。当下我们并不是不需要增长,而是依靠什么动力来增长;如何可以实现持续增长;以及如何增长不会伤害到城市的美好,相反会促进美好。这是我所理解的城市繁荣之道。

  何以能够实现促进美好的繁荣?这里的关键在于城市政府的治理能力。

  从城市政府管理与公共政策设计的视角看,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必须注意三方面的问题。


  第一,尊重规律。

  一是人与人之间的规律。城市生活不是为了少数人的生活,而是所有人更好的生活,这意味着我们在城市发展中需要足够多的耐心和妥协,来包容更多人更好的生活。

  二是人与空间之间的规律。城市是一个流动性的空间,流动性意味着人与空间的转换是比较自由、流畅、便利的,大城市也应该有小设施和小街区。

  三是人与自然之间的规律。未来地球是黑暗的还是光明的,某种意义上取决于城市的发展是否从灰色转向绿色。四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的规律。成都都市圈要在成都这个中心城市带领下形成错落有致的功能布局。



  第二,提升能力

  一是权利维护能力,促进城市和谐。一个城市是否和谐与城市政府整个财税体制有很大关系。

  二是资源分配能力,促进城市发展。如何跨出城市边界实现资源整合,这将大大提升城市本身的优势和竞争力。

  三是风险控制能力,促进城市安全。在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制度设计当中,要把城市的安全放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体现对风险控制的能力。


  第三,让人民来建设城市

   让人民来选择,并不意味着人民的选择更正确,而是这就是人民的城市,我们的城市。我们希望为它而选择,并因此而享受选择的收益和承担选择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在多次选择过程中,我们,即便是最普通的市民都将拥有更强大的选择能力让这个城市变得更美好。这是我们建设繁荣而美好城市的“万众一心”;而这才是城市可以持续繁荣的根本!





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国家中心城市建设

金沙智库首席专家,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学术顾问、研究员、博导杜受祜


  习近平主席在巴黎气候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我国将在2030年或更早时间达到碳排放的峰值。这既是我国对全球生态安全负责任的担当,也是推进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动力和契机。成都市已经提出2025年前达到碳排放峰值的目标,并加入了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的城市联盟。适时提出提前达到碳排放峰值的目标,不仅能为国家实现达到峰值战略目标做出贡献,而且可成为城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抓手。对于成都市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增加发展新动能、加快绿色低碳发展转型、解决如大气污染等紧迫的环境问题等,都可能收到一举多得、纲举目张之效。成都市已具备了提前达到碳排放峰值的良好基础和条件。

  1.成都市能源供给消费结构低碳化水平较高。2015年全市清洁能源使用占比已达到51%,非化石能源占一次性能源消费比重达26.76%,中心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已达100%。

  2.“十二五”期间,全市碳强度(单位GDP碳排放量)和碳排放总量的增速开始出现双下降趋势。人均碳排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已经提出率先达到峰值的大多数城市。

  3.去过剩产能、工业企业低碳化改造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十二五”期间关停落后产能310户,49户印染企业调迁退出印染业务,共减少388万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中心城区全面禁煤,并向二、三圈层地区拓展。

  4.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成都市分别与联合国、美国、瑞士等开展了低碳城市建设合作项目,并与英国、德国等有低碳技术的国家合作。

  5.设立在成都市的四川省环境交易所已成为全国碳交易七个试点省市之外的国家备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国家碳能力建设(成都)中心,为成都市提前达峰提供了市场机制的保障。

  以推进城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推进提前达到碳排放峰值目标的实现,还需要从以下方面强化推进:

  1.设定“峰值碳笼子”。把2025年碳排放达峰设定为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碳笼子”,与城市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规划、战略对接,以此为基础安排城市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进度、力度。
  2.倒逼城市结构优化升级。国内外经验表明,结构优化升级是最大的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发展与排放脱钩最有力的战略举措。加快推进城市工业产业低碳化升级改造。深入推进城市“三去一降一补”的改革,在钢铁、冶金、煤炭等高能耗、高排放行业,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高其在全市经济结构中的比重。
  3.大力推进能源革命。提前达到峰值的重点和难点是能源问题。一是提高能效。在城市城镇化进程中,强化新建建筑节能标准,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动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推广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发展。二是推进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大推进煤改气、煤改油、电代煤的力度。降低煤电比重,推动煤炭消费减量化,实施燃煤电厂改造。
  4.治碳与治污结合。迅速扩张的机动车既是重要碳源,也是城市大气污染的重要源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广节能环保交通工具,推进大型交通企业节能,有利于协调推进低碳发展与治理大气环境污染等突出的环境问题。
  5.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工作。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提前达峰有力的市场手段。它在激励全社会节能减排技术进步、成本降低的同时,最终实现碳排放总量的下降。抓住今年在全国启动碳排放权交易的机遇,充分利用四川环境交易所碳交易的平台,促进城市低碳经济发展。
  6.建设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对经济增长方式和能源生产与消费都有重要影响。要通过宣传引导,建设低碳社区等形式,鼓励形成低碳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模式,从而带动低碳产业、产品和服务的发展。





抢抓机遇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

金沙智库首席专家,西南财经大学成渝经济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成都市社科联主席、教授、博导杨继瑞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都有需要、有基础、有支撑,顺应大势,正当其时。国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天府国际机场的建设和代管简阳市、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国家级天府新区建设、内陆自贸区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的叠加惠及成都。成都应该抢抓机遇,化挑战为机遇,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在“稳中求进”的主基调中,实现“高位求进”和“进中求好”,朝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高歌迈进。

  成都首先必须抢抓“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机遇,倾力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当前,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推进,全球增长和贸易、投资格局正在酝酿深刻调整,新常态的世界经济使亚欧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需要进一步激发区域内发展活力与合作潜力。在这种大背景下,“一带一路”倡议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应时而生。“一带一路”倡议侧重“主外”,使沿线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利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长江经济带战略侧重“主内”,通过引导我国发展最快的沿海区域资源通过长江向内陆拓展延伸,挖掘中上游地区蕴含的巨大内需潜力,缩小东中西部发展差距。


  成都在唐代就有“扬(扬州)一益(成都)二”之称,历来是经济重镇。成都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重要交汇点,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是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节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海上丝绸之路的产业腹地、“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整体纽带。


  如果说,长江经济带是中国内陆地区的一条“经济巨龙”,那么,上海就是“龙头”,武汉就是“龙腰”,成渝双城就是“龙尾”。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中,成都具备在向西、向南、向东三方向上开发开放的强劲拓展,在市场与资源配置上与周边重庆、西安、昆明、贵阳等大城市具有相当程度的联系。“成渝西昆贵菱形经济圈”,就是以一种开发开放的姿态,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积极举措。

  所以,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成都应该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中发力,利用好自身的区位优势和经济社会基础,打造内陆型经济开放高地,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发挥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和四川首位城市的功能,与重庆共同成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尾”,连接好西安、昆明和贵阳等城市,把“龙尾”摆起来。这样,成都才能成为“一带一路”和内陆大开放格局中的重要支撑点,从而更好地为新常态的中国经济提供更大的发展回旋余地。

  成都要用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双向开放的区位资源,创新开放模式,大力推进投资、贸易、金融、综合监管等领域制度创新,加快成都内陆自贸区建设,促进优势互补,培育内陆开放高地。成都要参照上海自贸区建设的创新模式,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打造国际化、法治化的营商环境,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基本制度框架。成都要注重城市间的资源整合和一体化发展,重点建设成渝主轴带和成都-绵阳-乐山次轴带,推动成都天府新区创新发展,将回波效应转变为扩散效应。加快成都内陆自贸区核心区建设,要以天府新区、高新区、航空枢纽港等为综合自贸区核心区,为亚欧商贸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与支持。进一步加强与欧美、东亚、中亚、非洲、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重点面向东南亚、中亚和西亚地区,隆起成都内陆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优化和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建设大道路、促进大开放是关键,特别是要深入实施城建攻坚2025规划和城建攻坚行动,加快构建“空、铁、公、水”四位一体的现代立体交通网络体系,打造畅通西部、连接全国、通达全球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以“蓉欧+”战略,强化“两港三网”建设,以物流业的发展带动贸易发展、服务业提升、产业聚集和国际产能合作,以大道路推动大开放。



     作者:陈可石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