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心声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百姓心声 > 正文

加强运用网络能力在党的建设上的推动作用

更新时间:2017-02-24 15:20:19点击次数:643次字号:T|T


  中国民生经济网  近些年,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对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新机遇。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要“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战略部署后,我们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更加主动地适应网络发展对党的建设方面带来的新变化,使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真正为我所用,为新形势下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管党要求,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发挥更大作用。


  一、新形势下运用网络推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不仅是解放科技生产力、发展科技生产力的先锋,而且还应是运用科技生产力的先锋。20世纪90年代以来, 随着网络终端设备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传媒工具,并对人类政治、经济和社会产生深刻影响。网络的迅猛发展,党建工作也需要在探索创新中发展。创新是党建工作的活力之源。创新带来生机,创新意味活力,创新孕育发展。创新党建工作,既要有思想理论体系的创新,也要有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的创新。如何充分结合本单位工作特点,创新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充分发挥网络传播快、容量大、效率高的优势,积极占领和利用好这个新阵地,不断拓展党建工作覆盖面,扩大党建工作影响面,已成为新时期的党建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各级党委要做到网络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提高群众工作水平,加强网络舆论的正面引导。”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提高党建工作质量和效率,趋利避害,抢占网络空间的制高点,已是党建工作顺应信息化、网络化时代潮流的一种新的工作方式。

  提高运用互联网推进党的建设能力这项工程,既需要我们从思想上接纳和行动上参与,更需要我们加快步伐,积极主动地在探索创新中推进发展。只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真正构筑起全方位、多层次、互动性强、立足实际的党建网络系统,在保持和继续发扬传统党建优秀工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快捷高效的网络平台和新颖生动的信息传播手段架起党组织之间、党员之间和党群之间的沟通桥梁,就能更有效地使党建工作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使党建工作焕发生机和活力。

  二、网络发展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网络在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中,必将展示其独特而巨大的推动力量。网络发展给党的建设带来的机遇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一是为党的思想理论的宣传、引导提供了工具:譬如一些地方政府利用互联网建立了党员在线教育、党员学习平台,党员不论身处何方,均可通过该地政府的党建网自主选学各种课程。也就是说,网络既可以表现出多元的价值取向,也可以成为主流思想意识的引导场所;二是为党组织的设置和党员活动提供了新型管理、服务手段。通过网络党支部的建立,把众多工作、生活地点分散的党员连接起来,参加网络组织生活;三是为党转变治理模式提供契机,网络上民众的参政议政,归根结底还需回到现实的治理中,才能使民众参政议政表达效果最佳化,如开通县(市)长信箱等措施,使网络成为连接党政与民众的桥梁;四是成为社会监督的工具和手段。网络监督尽管并非尽善尽美,但网络监督的力量代表了社会的监督,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网络同时也是一把双刃剑。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普通网民有了自由表达思想的广阔空间和传播声音的便捷途径,其中无疑也产生了众多闪光的言论和精彩的观点,出现了精英思想者和大众思想者争相竞艳的局面,催生了更深层次的思想繁荣。但是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这样的开放性、虚拟性和高度自由化,一些平庸的、浮躁的,乃至颓废的、负面的思想也通过互联网传播渗透,各种思维观念的碰撞,使网络海纳百川、包罗万象,且鱼龙混杂、良莠难分。因此,面对网络的饕餮盛宴,深刻的鉴别和积极的引导就显得尤为关键。如何发挥网络的强大功能,将网络运用和党的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党的建设,是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在探索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新课题、新矛盾,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地看待和解决。

  三、提高运用网络推进党的建设能力的路径探析

  网络党建是一个全新的党建工作领域,没有固定模式和现成经验可循,面对网络党建工作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网络党建工作,以期在不断的认知和探索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

  1、领导带头,不做网络门外汉

  各级党组织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认识推进网络党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网络党建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构建起组织、宣传等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网络党建领导体系。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新理念、学习新技术、运用新媒体,带头参与到网络党建的各项实践中来,要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学网、懂网、用网,真正成为网络党建工作的带头人、引路人。

  2、网络党建须全建制

  搞好网络党建工作,必须在网上体现党建工作全建制、全覆盖,实现资源共享,有机互动。其重点是建好三个网,即总部局域网,与上级与当地政府的党建网上接;系统专网,

  与全系统基层党组织下联;因特网,与行业和客户相通。通过三网的规划建设,使上下左右联结顺畅。真正实现互通、互知、互学、互助,共同组建起互联网上的党建工作“集团军”,进一步扩大网络党建的覆盖面。如通过建立“网上组织生活”、“支部之家”等形式,可在网上联系到任何一个支部、党小组,能查到任何一个支部的党员人数、支部委员的分工、每名党员的党龄等基本情况。同时使每位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可实现在网上参加支部活动或开展网上学习,加强与组织的沟通与联系。

  各级单位的网络党建工作可自成体系,并与上级相连,在整体规划的基础上,要鼓励各级党组织广泛“设点布站”,依托本单位的网络资源,开设党建专栏,包括党章、党史教育和政治理论学习、党的组织活动规范要求、“三会一课”优秀教材示范,还要包括廉政建设、廉政提示、领导信箱、文明用语、青年之家、工会之友等栏目,使党建工作的全要素在网上实现。

  3、网络党建要突出思想教育

  思想教育是“网络党建”的核心。要紧紧把握党员群众的思想脉搏,积极依托互联网高效、迅捷和交互性等优点,精心打造互联网上党的思想舆论阵地。一方面,要发挥资源共享优势,组建 “网上党校”、“党建工作网上大讲堂”或“党建工作网上图书馆”等,通过分类建立文献资料、经典著作、党报党刊电子版、党建理论研究、党建知识园地等资料库,方便基层党组织及广大党员查询下载,扩大信息源,实现“党建网站”信息共享。另一方面,要发挥方便快捷优势,创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通过电子邮件将培训通知、教育计划、讲课教材直接发往基层支部,并通过设立网上党校等栏目,及时将各类培训教材直接上网,提高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效果。

  4、创新网络党建工作模式

  完善网络党建信息发布。一是寻求与国内其他大型网站合作的可能性。党建网站与其他大型网站相比,其优势在于内容的原创性和品牌的公信力,但劣势是用户粘度不强。可以借助其他大型网站人气较高的渠道优势,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多形式的新闻信息发布渠道。二是拓展户外媒体终端,实现新闻内容的延伸覆盖。新闻信息拥有实时性、交互性和聚合性等特征,利用户外媒体的专业制作团队、先进设备和广泛的网络覆盖面,可将新闻信息第一时间发布在户外电子显示屏上,有效拓展新闻信息的发布渠道。

  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宣传。抢占和控制意识形态传播的制高点,必须不失时机地构建属于自己的网络传媒阵地。政党资源是网络党建的生命之源,是传播执政党意识形态理论和价值观念的关键所在,主要方面内容包括:文化传统。应当充分发掘本国的文化传统,利用好文化传统资源;政治制度。

  包括其主要内容、历史沿革、基本特征等;经典文献。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经典著作、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等发布到网上,为广大干部群众提供理论思想武器;思想理论。党建网站要开辟专门的思想理论专栏,为学者们探讨和研究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模范人物。网站应开设专门的模范人物网页,会起到较好的价值导向和行为示范作用。

  加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一是应以丰富的网络资源,奏响时代主旋律。要使国内外的网民特别是国外网民听到我们社会主义中国的声音,看到社会主义中国的越来越高大的形象,把网络打造成为“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的主阵地。二是应认真研究网络与思想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规律,把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网络媒体的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网上开设思想政治工作论坛,举行辩论会,建立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数据库、心理咨询网站等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群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思想免疫力。

  5、网络党建要注重交流互动

  在确保不泄漏党和国家机密的前提下,要坚持发布信息与互动交流相结合,畅通沟通渠道,构建党建信息交流中心。一方面,要注重“上”“下”互动交流。如创建“领导信箱”,

  开通“党建微博”等交流互动专栏或采用即时通讯技术QQ群、微信群等,给党员群众一个能够发表意见和建议,能够知道进度,得到回复的机制,使民意沟通工作更加公开化、制度化、规范化。又如通过网上意见征集、问题调查、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的宣传交流活动,推动党建工作从单向交流向多向交流转变。另一方面,要注重“内”“外”互动交流。如针对一些倾向和问题请某方面专家搞访谈,通过网上党校或资料库等,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在不同时期将视频、书籍、讲座等发布上网,对大家进行引导,由被动上网变为主动引导。

  6、网络党建要强化服务,亲和实用

  亲和性及实用性是“网络党建”的基础。“网络党建”既是广大党务工作者了解党建信息、交流党建工作经验、研讨党建理论的重要载体,又是实行党务公开,密切党群联系的重要途径,必须在亲和性及内容的丰富和实用性上下功夫,进一步强化服务功能。一是要突出服务组织工作,加快党务工作电子化进程,通过电子信息传递,及时接收上级党组织的指示要求和工作任务,并对基层党组织进行工作布置和材料回收,提高工作效率。对于组织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可以利用网络这条便捷通道,开展“网上调查”、“网上统计”、“网上热点讨论”等活动,第一时间获取各种信息,及时把握民意走向。通过在线公布工作方案,发布干部任免动态,开展党员发展、评优表彰网上公示等,或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时,在网上公布推荐职务、任职条件、推荐范围,公开有关职位空缺、工作性质要求及所需人员的素质能力,实行网上推荐、网上公示,进一步扩大民主推荐、干部监督形式的多样化,认真落实群众“四权”。二是要突出服务发展目标。在突出党建网站固有职能的基础上,要强化服务行业的功能,体现“大党建、大服务”的理念。如围绕本单位的发展目标,对党组的重大战略部署进行广泛动员,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尤其是干部群众热切关注的实施进展情况定期通报,对一些重点项目和招贤引才优惠政策进行宣传等等。三是突出服务党员群众。通过开设政策法规、技能培训、活动信息等栏目,为提高群众能力素质创造条件。如设立“领导信箱”、“留言版”等,实行网上定期接访,听取党员和群众意见,进行网上解疑答难。对党员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及时协调相关部门办理。利用现有的移动技术,我们还可以把学习、服务平台上的内容,实时发送到党员的手机,把服务党员做到最前端,使广大党员干部“有疑问网上查询,有困难网上求助,有需求网上满足,有线索网上提供,有见解网上发表”,把党建网站建成党员干部群众的信息之家、办公之家、生活之家,互相帮助,排忧解难。

  7、充分发挥网络的监督功能

  网络公开、透明、快捷,不仅能利用其增强反腐功能,更应充分发挥其防腐功能。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一再表达对网上声音的关注,表示“网上的舆论,包括骂声都要听”。据相关资料显示,中纪委网络举报开通以来,有12%的立案案件来源于网络。完善网络监督平台,通过推行网上党务公开、推行党员干部的网上财产申报制度、建立党员干部的群众评议平台等办法,实施“网络阳光工程”,将大幅拓宽我们防腐拒变的监督手段和渠道,为实现党的建设科学化提供保障。

  8、网络党建要有专人专责管理

  随着各类网上社交平台的建立,网络舆情已成为舆论场最活跃和最有影响力的部分,其表达的途径和敢于讲出真心话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网络舆情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态度。群众在想什么、关注什么、需要什么,都能从舆情中找到头绪。然而,由于网络传播的特点,极端和情绪化的声音极易得到放大,并在传播中被扭曲,对抗性的声音和对立的观点很容易得到呈现,平衡、解释和沟通性的声音反被弱化。因此需要我们通过正确的引导培养与时俱进的网络文化,敏锐捕捉和认真分析带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 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引导群众进行正确判断,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因此,加强学习和培养、建设高素质网络管理专职队伍,在社会多元化、传播网络化的今天尤为重要,有了高素质网络管理专职队伍,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和形势的需要。有了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高素质网络管理专职人员,才可适时监测舆论动态,分析舆情的利弊,好的及时推广,对不好的思潮及时引导、处理或提出研究对策。

  9、强调新颖美观,不断创新页面

  在界面风格和图案设计上,要既能体现党建主题,又有本单位特色;在栏目设计上,要开设一些界面亲切、活泼新颖、互动性强的网络活动;在内容安排上,既要把本单位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创新成果展示出来,也要把上级和相关单位的党建最新动态、工作特色汇集起来,内容更新及时,办出自身特色,力避千网一面。尤其要依托“网络党建”这一全新载体,更新干部思想观念,提高工作创新水平。

  网络党建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个全新的工作领域,只有在探索与实践中找准我们党自身变化和时代变化的结合点,紧跟时代步伐,充分运用网络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才能提高党建工作效率,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和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史志锋)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