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榜样力量 > 正文

广元市昭化区沙坝乡长梁村第一书记李联科扶贫攻坚二三事

更新时间:2017-08-03 12:46:56点击次数:12210次字号:T|T


               
    “扶贫攻坚、精准脱贫是实现习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任务”。在这场攻坚战中广元市昭化区把驻村“第一书记”作为精英部队,充分发挥部门、项目和资金优势,用政策帮扶、产业扶贫、精神扶志等方式,确保脱困更彻底、更有效。四川省广元市昭化区疾控中心选派驻沙坝乡长梁村任第一书记李联科,在扶贫攻坚、精准帮扶施策中撸起袖子,奔走在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切身感受到贫困户的酸甜苦辣,细致入微地关心帮扶,用激情和赤诚践行驻村时诺言,成为精准扶贫、精准脱困的扶贫攻坚生力军中重要一员。

    “做马向阳式的好干部”是昭化区疾控中心派驻沙坝乡长梁村任第一书记李联科,在他当第一书记时就立下了拼博誓言!第一天,他来长梁村报到时看到宽广的土地,贫瘠的乡村,朴实憨厚的村民......他深深的震撼了,那一刻时就暗下了决心:“要么不干,要么就要干好,一定要向马向阳一样,做一个好干部,带领群众走扶贫攻坚、脱贫致富的奔康大道”。他为了这么一个“简简单单”的诺言,在区疾控中心领导支持和乡党委、政府领导指导和帮助下,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带领村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廉勤委“三委”班子人马,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的扶贫攻坚、精准帮扶、产业脱贫的大局,结合长梁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精心地编制出《长梁村精准扶贫规划》,和十三五期间《村级产业发展纲要》,并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招商引资的找门路,为长梁村奔小康社会发展在精准施策、如期脱贫、呕心沥血,而撸起袖子、奋力拼博。


     一、实事求是、情系扶贫村:

    沙坝乡位于剑阁县剑门关和朝阳乡灯杆村相邻,属典型的半干旱山区,辖4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全乡1239户4406人,幅圆面积32.45平方公里,耕地5534亩、其中水田3200亩,旱地2317亩,人均占有耕地1.3亩。林地2980亩、其中退耕林还林1170亩,筛选贫困户221户758人,贫困面覆盖率18%,已全部建档立卡。

    长梁村位于沙坝乡东部,辖8个村民小组,幅圆面积7.2平方公里,有耕地1024亩、其中水田446亩,旱地578亩,全村有235户、847人,有劳动能力527人,其中劳务输出360人。农业以养殖、劳务输出为主。生产单一、人均占有耕地1.2亩。无主导产业,让这偏远山村成了名副其实的贫困村,也是我区今年脱贫的重点村之一。全村筛选出贫困户有51户,184人,建档立卡。

    椐此,为了让全部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年底前顺利脱贫,作为连挂帮扶的区疾控中心和村党支委、村民委、廉勤委等“三委”紧密配合,因地制宜,抓住群众主动要求发展的良好时机,变过去扶贫的“输血式”精准扶贫,为现在脱贫的“造血式”精准脱困。

     
     二、因地制宜、要精准施策。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脱贫致富,要靠贫困户用自己勤劳致富来实现。帮扶脱贫攻坚的主导力量是党员干部在扶贫攻坚战线上要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对有的消极观念和心态也要定点滴灌、靶向治疗。告知贫困户“政策绝不养懒汉”,帮扶贫困户自主要脱贫的志气,激活自我奋斗的动力,从根本上去掉等、靠、要的思想,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才能有效激发贫困户自身脱贫致富的动力,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做了以下具体方面的精准扶贫、精准脱困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根据区委、区政府总体安排的部署,区疾控中心和沙坝乡党委、政府一班人高度重视,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成立了党建精准扶贫工作队,抽调2名干部李小建、王雷为专职扶贫人员,和驻村第一书记成立了党建精准扶贫工作队。以实现“脱贫和奔小康”两大目标,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户一计划、增收有路子、脱贫有目标”要求,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精准施策的扶贫工作方案,精准扶贫3—5年的发展规划和村级产业发展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把减贫目标和脱贫时间接点化,做到村有发展目标,户有致富项目,为全面开展好此项工作指明了方向。
 
    作为村第一书记李联科,他认识到要“扶贫、脱贫”就首先要“转变”干部群众的思想,在帮扶工作中带头干一些实实在在、摸得着、看得见的事情,群众才会有信心、有动力,干部和群众间才会有凝聚力、向心力。长期以来,由于长梁村受自然环境的条件限制,村上“三委”办公室就只有3间房子,办公条件简陋,党员、干部和群众长期无法开展组织活动,观念淡薄,意识不强,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群众中领头作用差,影响力小,党支部凝聚力不强,战斗力弱。针对这些问题,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要脱贫致富、党员干部的带头是关键,必须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凝聚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力量、一起共同发展,勤劳致富、才能带大家一起奔小康社会。
    .好马配好鞍,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决胜扶贫攻坚、脱贫奔康的重要保障。他,第一书记李联科同志极积与村“三委”班子商议,形成共识,又多次向单位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多方筹措资金3余万元,对原村办公场所进行了装修,添置了电脑、打印机、沙发、桌椅等办公用品。还带领村“三委”一班人和村民代表赴柳桥乡、剑阁县等示范乡、村基地学习、取经、交流,极大改变了干部群众的落后思想和观念。
 
    特别是他在抓党的村级阵地建设中,因地制宜地建设好党员文化活动室,帮助村党支部制定和完善了规章制度,开展了农民夜校、三会一课、两学一做、民主评议、三讲一议、三严三实、党员自愿服务等活动,凝聚人心、民心,改变了党员和干部在群众的地位。

    二是严格工作程序,做到对象精准。
    长梁村的贫困户面积大,贫困户致贫原因较多。按照精准扶贫的核心要求,也为了进一步摸清扶贫工作的底数,全面了解群众在吃水、行路、住房、上学、就医、增收等方面的困难,严格规范对象识别程序,区疾控中心组织部份干部挂帮联系贫困户,集中利用2周时间,逐门逐户对贫困农户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将贫困户人口信息、住房、猪圈等基本信息,以文本和图片等形式进行了归档整理,并认真组织、开展了“回头看、回头帮”工作,全面完成村51户、184人的建档立卡工作,真正做到贫困数据清楚,贫困底子明白,帮扶措施到位,为下一步落实好扶贫“脱贫”工作提供了详实的准确的数据资料。
 
   .为贫困户接通自来水,第一书记李联科在下社入户的过程中,无意发现村民蒲正全家的屋檐下放满了大小不一的脸盆、水桶等容器,上前询问才知,原来蒲正全的家中未通自来水。回到单位后,将蒲正全家情况如实地反映给单位领导,由于蒲正全身体有病,母亲杨思珍年老体弱要人护理,加之儿子蒲天明自幼颠簸,家庭重担落在了妻子张菊兰身上,一家人生活窘境并同领导一起到蒲正全家查看具体情况,决定特事特办,在当天就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迅速联系施工单位,不到两天,就圆满的为蒲正全家通上了自来水,解决长久以来最大“吃水”的问题。得到了杨思珍老人与其他村民的连连称赞和好评!
 
    三是要培育富民产业,才能增加群众收入。
在认真落实助农增收“六个一”工程中,以产业培育、富民增收为核心,全面完成500亩玉米、300亩黄豆、100亩的烤烟的旱农推广任务,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13期、1200多人次,发放良种生猪200头,修缮养猪场1个,扩大养殖小家禽“跑山鸡”。组织输出转农村剩余劳动力320多人次,加大烤烟面积,今年又在6、7社等在原有烤烟基础上扩大种植面积近50亩,进一步增加了扶贫户的劳务增收。
    要致富,产业发展是关键,作为村第一书记的他责无旁贷。经过实地调查了解,全村土地资源丰富,闲置面积较大,劳动成本较低,看到这些优势后,他积极与村三委班子一班人商议,决定利用有效资源,采取了流转土地、承包经营、入股分红等形式招商引资,提高老百姓的收入。
    在乡党委政府的指导下,经多方努力先后成功引进了深圳索尔顿公司、广元三禾农业有限公司、广元市惠星农业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落户长梁,建成长梁村500亩市级橡桐产业示范园1个、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栽植藤椒200亩、种植小脆李100亩,并鼓励发动所有建卡贫困户及村民积极参与,2015年全村种植中药材白芷50亩、种植烤烟200亩、并积极推动养殖业发展,全年养殖家禽2000羽、出栏生猪1500余头。由第一书记牵头带领贫困户建立的100亩烤烟,和党建弥猴桃100亩种植示范园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
    通过“六个一”扶贫措施,使全村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解决全村经济发展的中长短问题。
    
    四是关注民生困难,夯实发展基础。牢固树立“发展抓项目”的工作理念,认真谋划,向市、区上级单位争取到“市级临港农业综合园区”长梁村的资金投资400万元的土地项目的下达,土地项目整治建设规模1000亩。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52公顷。通过农、田、水、路、林工程的实施,实现“田块平整化、排水沟永久化、道路网络化”,完善、修通连接产业园区泥结碎石道路3公里、产业园区生产道路2公里、长梁村与朝阳乡村道路1公里,使村容村貌发生明显改变。农业生产基础得到改善、确保土地可持续性利用和产业侧结构调整来提高收入。
    建成长梁村村级卫生室,解决长梁村历史上无房屋、无乡村医生,使群众看病难,而无法解决的问题。他第一书记李联科同志到任后,多次找到业务主管部门反映情况,并积极取得单位领导和乡卫生院支持,和村三委班子商议,建成标准化2间50平方米的村级卫生站,及时与乡卫生院沟通,调派其他村卫生技术人员充实到村卫生站工作,解决了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就医”难的问题。
   

    三、运筹帷幄、党徽飘扬。
    对于基层党组织来说,驻村扶贫最基础的力量就是要充分发挥基层党建作用,为脱贫攻坚添动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代化农业增添活力。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同时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时刻将脱贫攻坚作为所有工作的第一重心,确保脱贫工作顺利开展和完成。
    定期走访慰问贫困户,每周扶贫工作日,我们驻村工作队都会走访慰问贫困户、困难党员,时不时为他们送去现金及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向他们带去党的温暖和关怀,得到了困难群众和困难党员的一致好评与赞扬。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当前,长梁村正处在扶贫攻坚、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确保到2020年与全区、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就必须始终要坚持把“精准施政、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困”工作,贯穿于党建工作全过程,把党建与扶贫同部署、齐推进,以党建扶贫助推精准脱贫。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精准识别“六个比对”清退贫困人口”的会议精神,按照精准施策、精细管理、精准帮扶、精准脱困的工作要求,区疾控中心派驻沙坝乡长梁村任第一书记李联科同志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广元副市长兼昭化区委书记陈正永同志提出的扶贫攻坚的总体目标,而土坯房改造更是长梁村“市级临港农业综合园区”建设中心工作。长梁村共有土坯房户137户,如何开展好这项工作,他也是煞费苦心,每天一早就走村入户,逐户逐户的摸排走访,弄清情况,宣讲政策。指导“村三委”进行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先行先建,将长梁村2社、3社列为全村示范点,严格按照乡党委、政府的统一要求、统一标准、统一风貌进行管控,科学规划异地搬迁、同步选址及居民点建设,全村正在修建、改造的户数已达92户,余45户,占总户数的75%,土坯房改造的工作已初显成效。
    一是要做好“六个一”的到村到户的帮扶措施,真正把扶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村上每一个贫困户,每一个贫困人口身上,集中精力,抓好各项帮扶措施的落实。
    .对贫困户进行产业技术培训,聘请了农技相关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对贫困户进行了专项产业的藤椒、核桃、养猪、种烟、栽植弥猴桃等技术培训,提高了贫困户发展经济的认识,和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条件,效果明显,群众一致认为:发展经济由“输血变造血”功能的“扶贫攻坚到脱贫致富”才是硬道理。
    二是要加大基础项目争取实施力度。针对这个贫困村缺乏的基础所需,进一步加大汇报衔接和争取力度,要千方百计实施一批道路硬化、饮水、医疗、住房、荒山造林等项目,帮助长梁村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人居环境。
    .解决村上用电困难,长梁村电路年久失修,一到夏季高温,该村电压就不稳,经常跳闸,大片停电,严重影响村民的生产生活。为此,我们驻村工作队积极克服资金等重重困难,联系相关单位和部门,对长梁村的电路进行整改,安装变压器,进行了农网升级改造,切实解决了全村村民的用电难的问题。
     三是要着力加大产业培育力度。积极向市、区部门和单位领导汇报扶贫工作,争取资金和项目,千方百计发动、组织、引导群众发展规模养殖、中药材种植,鼓励更多的能人发展乡村旅游、餐饮业。进一步加强与区劳务部门和双联帮扶单位的衔接联系,及时掌握并提供各类用工信息,进一步扩大劳务输出规模,增加扶贫户收入。
作为驻长梁村“第一书记”,我李联科要想到“编织一张兜住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的安全网,确保网底不破,可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存权利和人格尊严,避免陷入生存窘境,防止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要做到切实加强和团结,并依靠乡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和人民群众,发挥好组织优势、组织功能、组织力量,推动各项扶贫政策措施不折不扣的落实;要实现“农民增收、不再返贫”这一目标,就要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扶贫产业,有效激发贫困户自身脱贫脱困的主体内生动力,让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获得长期稳定的收入。
     通过和扶贫干部的交流,笔者发现这种情况既是扶贫工作中面临的怪状态,也是老问题。贫困户产生消极思想的原因无外乎两类:其一,把扶贫看作该得的福利,习惯于等着靠着依赖着;其二,曾经努力过,但失败了,对致富缺乏信心。李联科书记有句话说得好:“要行动,首先要心动”。贫困户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也是脱贫致富的主体。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行动起来。其次要真抓实干才能出成效,多动脑筋总会有办法。最后,要坚持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同步,在思想上扶志、在能力上扶智、在发展上扶持,就能帮护贫困户找到致富增收的路子,激活贫困户脱贫奔康的斗志。
     只有这样,第一书记在扶贫攻坚中要注重精准施策、突出精准扶贫、细化精准脱困,补好健康扶贫、落实教育扶贫、发展金融扶贫等短板,才能确保在扶贫攻坚、精准施策工作取得成效。让每一户贫困户都不掉队、让每一名贫困户都能过上好日子,脱贫奔康的目标就一定可以精准脱困、不负呕心沥血、撸起袖子、奋力拼博而实现。(何照均)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