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榜样力量 > 正文

精准扶贫结硕果 水土保持献真情——湖北英山县水土保持局“三推”扶贫纪实

更新时间:2018-03-12 14:12:53点击次数:9260次字号:T|T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湖北英山水土保持局始终围绕县委县政府“生态立县,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广泛利用水土保持职能,积极参与精准扶贫活动,通过推项目建设、推产业融合、推执法监管,为全县生态扶贫做出了突出贡献!

推项目建设 扶在生态发展上

      通过向国家、省市积极争取项目扶持,英山县被纳入2013年—2017年“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规划实施县。计划建设项目投资3796.62万元,在陶河乡、杨柳镇、温泉镇、孔家坊乡、红山镇、石镇等6个乡镇10个流域75个行政村实施。通过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育治理措施,计划治理总面积104.97k㎡。 在工程项目建设上,县水保局结合全县扶贫实际,积极探索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新思路新模式:将综合治理与新农村建设、精准扶贫、国土整治、农业开发、库塘保护、农村小水电、山区生态修复紧密结合,以小流域为单元,山、水、林、田、路、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探索“旅游观光生态农业”“茶、花、果、鸡、猪、沼、菜立体复合生态农业”等新模式,实现治理一方水土,保护一片自然环境,建设一项生态文明工程,致富一方百姓的水土保持工作目标。

       红山镇金盆村千亩生态观光产业园项目,县水保局累计投资662万元。建设石坎坡改梯、土坎坡改梯、蓄水池、U形槽灌溉渠、沉沙池、拦沙坝、生产道路、水泥涵管、台阶、机耕桥等配套设施,营造水保林284hm2,草皮994.4m2。先后种植药栀子、甜柿、桃树、木瓜各类经果苗木近17余万株。 建设前,村后的近千亩荒山坡杂草丛生,少有人踏足。2014年起,利用水保工程项目资金,同时结合其他项目,相继完成对荒山的改造。公路、步游道纵横,林、果、药交错,一个集特色产业发展、观光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产业园呼之欲出。坡地修成水平梯田后,“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变为“保水、保土、保肥”的“三保田”, 栽植于坡地的各种水土保持经济林,不仅固土保水,防治了水土流失,还为农民脱贫增收致富开辟了渠道。“昔日荒山头,今朝聚宝盆!等到产业园内林果药材丰收,可为村里增加一大笔集体收入!”村支书舒畅对产业园信心满满。

       2015年度陶河小流域项目,共治理水土流失25.2km2。通过大面积水土保持林和封禁治理措施的实施,植被得到恢复,水土流失得到了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流域内人均基本农田增加0.1亩,人均经果林面积增加0.2亩,为农民脱贫致富注入了强劲动力。在陶河英太寨村,来参观水保工程的人络绎不绝,纷纷为这一工程竖起了大拇指。村支部书记安金祥饱含深情地说:“我经历过修水库,也见过大大小小很多工程,但能在这个穷山僻壤的山窝窝里搞出这样一个精品工程我做梦也没想到,来看过的人都觉得太震撼了!以前一些工程项目做完就不管了,水保做的工程还配套了蓄水池和排灌设施,还帮我们种上了香榧建起了产业园,一条龙式服务让我们老百姓从心眼里觉得这才是真正为我们做实事”。

       到目前为止,英山县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项目累计投入资金6180万元。共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18km2,其中:建设石坎坡改梯40hm2;土坎坡改梯150hm2;营造以湿地松和枫树为主的水保林1800hm2,以油茶为主的经果林178hm2,封禁治理9432hm2,蓄水池46座,截排水沟100km,沉沙池160口,拦沙坝3座,生产道路35km,整治塘堰40口,溪沟整治7.6km,水土保持监测小区1处。年减少水土流失量65万吨,增加蓄水1080万m3,为项目区脱贫攻坚奠定了基础。

        治理水土流失的同时,突出改变当地生产条件和生活环境,对区域内饮水、交通等民生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实现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双赢。 英山水土保持建设工程在省市都获得一致好评,荆门市、京山县、罗田县等兄弟县市纷纷前来交流学习。东汤河流域工程项目在全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绩效考评中,位列全省县市第一位。治理的三门河小流域曾被国家水利部、财政部命名为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小流域。

        “保水保土帮民富,勤政清廉贴心人”,今年孔坊乡林冲村送来锦旗表示感谢。河东村、蛇龙尖村的老百姓也为局里送来“为民办实事”“为民解忧,服务三农”的锦旗。精准扶贫攻坚村冯畈村送来锦旗“精准扶贫施良策,十有工程惠民心”。“昔日水土流,今朝水土留”“昔日荒土地,今朝花果山”,项目区脱贫户交口称赞。

推产业融合 扶在产业发展上

        在精准扶贫中,县水保局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实质,按省市县相关要求,立足本职,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利用生态+、旅游+等模式,结合英山实际,开展“建优质水保工程,助推产业脱贫”活动,通过大力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基础设施,立体栽植等方式,将水土保持工作与产业脱贫相互容合,相互推动。

       去年张咀小流域林冲项目区的“大广茶业林冲生态观光茶园”,通过土地流转,以水保工程为依托,通过民营资本注入,精心打造了千亩茶园。配套修建园、林、路、渠、塘、灌溉等设施,在茶园中栽培无花果、甜橘柚、银杏、桂花、茶花等各类花果木,将基地打造成“采茶、赏花、摘果、垂钓、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有机无公害生态观光茶园。基地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达1000万元。既能增加村集体收入,更能辐射带动周边160个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收益及投工投劳,人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通过产业融合,实现精准扶贫。

       结合全域旅游、特色产业主阵地、美丽乡村建设需要,着力实施绿色英山,产业融合,林海果园战略。国家水保重点工程落户英山,如何因地制宜变工程为产业,县水保局先期专程聘请省农科院果茶研究所专家来我县实地调查,进行科学论证,并量身定做引进适宜于英山立体栽植的苗木,在前期种植,中期培育,后期管理上长期聘请专家现场指导和跟踪服务,让苗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工程项目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为农民致富找到了一条脱贫路径。

       去冬今春,县水保局投入资金,在东河红叶谷连片6个村、茶叶谷沿线3个村,西河十八湾沿线3个村,温泉桃花谷沿线5个村栽植日本甜柿苗、桃树苗、枣树苗、石榴苗、银杏苗等各类苗木共计10万株。英山县水保局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把三条大河沿线三万亩土地打造成四季花果飘香的旅游景观带,既改善生态环境,又发展特色产业,助民增收,优化乡村旅游环境,助推全域旅游,可谓一举多得。 目前,已经打造7条清洁型小流域、8个生态农业观光园;打造张咀湿地公园(种植水保林2000亩经果林300亩)、桃花冲181米高银河瀑布等5个水利风景区;结合精准扶贫,立体种植经果林1000亩;助推创建6个生态文明乡镇、50个生态文明村……今年,投资1000万元,在四顾墩、闻冲、林冲、难作堰、河南畈等村连片实施精准扶贫产业园建设,建百亩葡萄园、百亩无花果、百亩甜橘柚、等高标准果园。

推执法监管 扶在服务发展上

       为充分发挥水土保持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水保执法大队全年对县内各生产建设单位水土保持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巡回监督检查,要求生产建设项目单位全面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项目中的水土保持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同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英山实际,配合县政府出台《英山县〈水土保持法〉实施细则》《英山县水土保持方案审批规定》和《英山县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管理规定》以及县水电局出台《英山县水土保持监督检查规定》、《英山县补偿费征收使用管理规定》。四个规定的制定出台,为英山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提供了保障。仅去年,县水保局共检查生产建设项目(矿山开采、石材加工、房地产开发、道路建设、制砖取砂等)30家,27家生产建设项目按照水土保持方案落实了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方案实施率90%,符合验收条件的10家,验收合格的8家,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合格率80%。全年共开展水土保持执法大检查35次,拦挡弃土弃渣量2394.2万m3。

        在强化监督管理的同时,县水保局更加注重强化群众的水土流失忧患意识,始终把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作为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件头等大事来抓,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了保护水土资源的必要性、紧迫性。 结合实际,做到广播有声、电视有影、网络有信息。大力开展水土保持宣传进机关、水土保持进党校,水土保持科普知识进校园进课堂等活动,杨柳被中学确定为水土保持科普教育基地,并为全县中小学生免费发放水土保持科普读物7000多份,聘请省市专家为党校学员开展水土保持知识讲座,结合“世界水日”等节点面向社会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宣传举措,较好地向广大群众宣传了水土保持政策法规及治理理念,增强了人们保持水土的自觉意识和强烈责任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英山县水土保持局为全面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科学论断,围绕县委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助推精准扶贫。使绿色发展、生态发展、健康发展越见勃勃生机,更现央然春意。(洪星北  童曙明)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