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榜样力量 > 正文

甘肃临泽县沙河林场 “爷儿俩”同护一片林 两代人共筑绿色梦

更新时间:2019-11-21 12:17:06点击次数:59595次字号:T|T

       儿子踏上父亲曾经走过的巡林路,媳妇接过公公手中引水灌林的植树锹。60年来,这种“子承父志”的坚守和“代代相传”的执着,始终鞭策着沙河林场的“护林人”,怀揣初心使命,向着那个绿色的梦想前进。

为了子孙不“吃土”

       今年76岁的贺新洲和88岁的安银寿都是沙河林场第一代护林人,自从1993年退休以后,老哥俩每年秋天都要结伴回到林场这个梦想开始的地方,看看当年自己栽植的树木,巡查一下森林火灾的隐患,然后如数家珍地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向在林场工作的子女们一一交待。说起林场创业的旧事,老哥俩眼神为之一振。“1962年县上成立沙河林场,我和安银寿接到通知从五泉苗圃到沙河林场报到,那时的林场除了河滩就是沙窝,我们这里西北风又多,一刮风,尘土、沙子满天飞,不要说是种地,连人烟都很稀少”说到这里贺新洲老人陷入了沉思,思绪仿佛回到了那个风沙连天的岁月。

        “建场以后林场大面积种树就开始了,一年分春、秋两次,拉土、拉苗子最多使上个牛车子,种苗子挖坑、浇水全都靠人力,走到离庄户人家近些的地方我们就借住在农户家里,走到荒郊野外就住地窝子、羊圈,饿了啃口干粮,渴了喝点凉水,就这样一年最多也就种下2000亩林子,为的就让荒滩、沙窝有绿气,为的就是子孙后代不像我们一样一刮风就‘吃土’”,安银寿老人想起当年林场创业之初的艰难神情平和而又安祥。正是这颗绿化荒滩、治理沙漠的朴素初心,正是这个净化环境让子孙后代不再“吃土”的梦想,让贺新洲、安银寿这代老林场人担起了植树造林有神圣使命。

        从1962年开始30年间,老一代林场人在南至倪家营扎尔墩滩北到北山荒漠区50公里的跨度内,西抵新华小泉子东达大沙河沿岸30公里的范围内,种下了100万棵乔木、数千万株灌木,一排排杨树、柳树构成的防护林拔地而起,构筑起一道道绿色长城,拦住了躁动肆虐的风,一丛丛沙柳、梭梭组成的治沙林卧地伏沙,编织起一块块生态屏障压住了沉重猖狂的沙,从此一片片良田在防护林带的保护下再也不受风沙的侵害。

承继父辈朴素的心

       一片片树林绿了,老一代林场人的头发却白了。1993年贺新洲、安银寿先后到了退休年龄,看着自己一手经营成形的树林,想想自己马上就要退休的事情,老哥俩可犯了愁,一方面造林护林工作不但苦而且累,收入也不高,后继无人;另一方面林场工作重心由造林转向管护,随着财政支持力度的减弱,林场只能给职工分配土地,以“工资田”的形式维持林场的正常运转。“林子谁来管?担子谁来接?”经过多少个日日夜夜的苦思冥想,老哥俩把眼睛同时盯在了自己的子女身上。贺新洲把儿子贺顺龙送来了,安银寿把大儿子安建华和二儿媳郑兰芳也领来了,提起当年给子女们做工作来林场的事,老哥俩充满歉意的说:“林场的人说起来是国家干部、单位职工可在别人眼里就是个拿工资的农民,更何况那个时候种地的收入就是工资,可是林子不能没人管,回头路我们不能走”,就这样郑兰芳、贺顺龙先后来到了沙河林场。

      80年代末期,为了支持临泽新华农场、宝瓶河牧场等国营农牧场建设,沙河林场四站划转了归属。林场的面积减小了可林木管护任务却因开荒占地变得日益繁重起来,由于靠林区的村社多,占林为地、借林放牧的事时有发生,贺顺龙、郑兰芳等新一代林场人一边种地一边护林,为了制止侵占林地保护林权他们遭受过农户的撕扯恐吓,为了逐牧出林保护林木他们也曾被羊倌指责谩骂,至于恶言相加那更成了家常便饭,一次、两次贺顺龙憨憨一笑也就过去了,可每遇到累及父亲的谩骂想起来他就一阵阵难受。“当年我爹为啥让我来林场,就是舍不得自己种下的林子,怕树死了风沙又来了,刚开始我也想不通,林场职工找个媳妇都难心,为啥让我干呢,他就是被风沙吹怕了,就是不放心,接下这片林子就是承了老一辈的使命,护好这片林子我就是尽了孝心”说这起这番话贺顺龙这个已届不惑之年的汉子眼睛红红的。

圆上那个绿色的梦

       “让荒滩、沙窝都披上绿装”为了实现这个梦想,解决绿化苗木问题,2006年冬沙河林场开发南板滩新建种苗繁育中心的方案提到了县林业局的议事日程,经过反复研究,林业局批复“要政策给政策,要钱自己想办法”,面对这样一纸批文林场人没有犹豫,直接选择了“先干起来”。就在这一年郑兰芳结束了她种地护林的生活,来到了“鸟都不拉屎”的南板滩,“羊房子、煤油灯、满间炕”这些父辈们造林时的用过的设施和器具成了她当时生活的标配。在沙河林场南板滩管护站刚刚巡林回来的郑兰芳叹了口气说起了当时的感受“到这里一看,唉哟!这哪里是个单位,就像山里放骆驼的,我记得最清楚的是院子里的那个压井,压上1个小时才能出一桶子水,“澄”上半个小时还是看不见桶子底,比我公公他们强些的就是开地用上‘机子’了。”就在这样环境中,林场人白天打点开犁,晚上规划方案,日出挖穴种苗,夜里摸黑浇水。寒来暑往转眼13个春秋过去了南板滩这片曾经的不毛之地,如今已经育有300亩在床苗木,近千亩宜耕林地,生产的各类苗木零利润供应全县各生态建设工程,十八大以来沙河林场乘着党中央生态文明建设的东风,林场人积极服从服务全县生态建设,先后参与实施了北部山区治沙造林工程、丹霞大道绿化工程、沙柳路绿化工程、沙柳路生态供水工程、黑河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沙河林场残次林、低效林改造工程、扎尔墩滩工业园区绿化等工程。据统计,2016年以来累计新造林近6000亩,至此林场基本实现了林区林木全覆盖。2020年进入天命之年的郑兰芳就要退休了,这两天她依然坚守在林区灌水一线,有人向她说快要退休了可以溜溜号歇歇脚了,可她却说:“快要离开林场了,多干一点算一点吧,虽然种了这么多树,实现了老一辈的梦想,但要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实现我们这一代人的绿色梦,还得秉持初心使命,一代接着一代干下去。”

        隆冬时节郑兰芳的公公安银寿和贺顺龙的父亲贺新洲结伴来到林场巡查自己当年亲手种下的树,再走年轻时曾走过的路,看望今天接班的护林人,马上就要离开工作岗位的郑兰芳含着泪欣喜地告诉老人,“让荒滩、沙窝都有绿气”这个他们牵挂了一辈子的梦实现了。(临泽县自然资源局  蔡永刚  李天林)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刘昕)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