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力量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榜样力量 > 正文

雪域高原克艰难 日光城里起高楼

更新时间:2020-10-20 14:13:42点击次数:299709次字号:T|T

      民生经济网讯(常魁星  肖京敏 )金秋十月,拉萨河边,流水潺潺,栋栋高楼间绿草茵茵,老人幼童在休闲区感受着阳光微风;三五好友席地而坐过着藏族独有的“林卡”;游客带着对拉萨的美好向往在酒店大堂按序办理入驻手续;北京援藏干部在公寓实现工作生活一体化,感受着来自北京政府对援藏干部的亲切关怀……这里是由北京住总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拉萨京藏交流中心工程,包括京藏交流中心及附属工程、援藏干部住房及配套、援藏成果展厅、商业套,建筑面积22.2万平方米。


  “铁军队伍”铸就“铁军精神”
      京藏交流中心作为“十三五”期间北京援建西藏标志性建筑,将成为京藏长期合作、交流、发展的平台,成为辐射西藏乃至南亚次大陆的“一带一路”重要节点,促进京藏两地双向交流和合作共赢,实现西藏的长远发展;它将搭建文化商务交流、创新产业孵化、生产要素市场、金融支持服务等市场化平台,为更好地促进京藏企业投资合作打下坚实基础;它将推进北京援藏工作,扩大国家援藏成果,加强京藏合作、引领科技创新,实现社会共赢和西藏可持续发展。
      当援建重任落到北京住总集团肩上时,住总人勇于承担,全力承接下来。自2011年从四川什邡转战到西藏拉萨开展援建,北京住总集团精挑细选选出了一位位精兵强将,他们无论在技术上,还是思想品德上,都是问心无愧的优秀者,时任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把住总人的援藏精神称为“铁军”精神,称赞援建团队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铁军队伍”。二次入藏之际,公司召开欢送援藏职工座谈会,一副“三载援藏硕果累累荣膺铁军美名十年鲁班群英荟萃再立住二新功”的楹联代表了公司对援藏团队的深切希望。这个团队共有40名职工,平均年龄35岁,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32人,具有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6人,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4人,经验丰富。他们豪迈的说:“从什邡到拉萨,我们是一支经得住考验、也冲得上去的铁军,在任何时候,只要国家发生重大事件、政府需要时,我们定会义不容辞担当北京国企的责任。”援建将士始终坚持大局意识,用奉献精神诠释了国企人的责任和担当。
      援建拉萨项目,高原反应是第一道难关。这里海拔将近4000米,刚从内地到了高原,多走几步路都喘不过气,常常是刚下火车就直奔医院,有的人甚至需要输液维持。夜里,人经常因缺氧而憋醒,整晚都睡不好觉,有职工长期一天只能睡1到2个小时;白天,强烈的直射阳光让人头晕目眩,强烈的紫外线照射使不少人患上了皮肤病。尽管防晒措施武装到“牙齿”,在长期的暴晒下,员工的皮肤脱了一层又一层。长期的极地环境,让远离亲人的将士们身心俱疲。大部分援藏职工都经历过身体免疫力降低、脏腑器质性变化、高原感冒等病痛,严重的患上了急性肺水肿等疾病,甚至进行了高原阑尾切除手术。
       项目部克服恶劣自然环境带来的挑战,从设备物资上采取措施进行保障,针对高原缺氧情况,及时购置了包括氧气瓶、氧气袋在内的保障物资;为了及时帮助职工缓解治疗高原反应,项目实时常备红景天一类的抗高原反应药品。同时,项目建立呵护职工身心健康的常态化机制,牵头与医院达成合作协议,定期开展健康体检,心率监测,为每位职工提供就医绿色健康通道保障。在职工心理健康的保护上,耐心细致地做好职工思想工作,帮助职工缓解情绪、疏解心理压力,鼓励和引导职工适应环境、进入角色、坚持到底。项目部还克服场地狭窄、资金紧张等困难,积极改善项目员工的生活条件,不仅设立单人宿舍满足职工个性化需要,还为每名职工配备了自行车方便上下班,在服务职工的细节上充分体现项目大家庭的温暖。
      解决了“人”的困难,还要应对来自高原技术难题的挑战。京藏交流中心项目工程基坑占地面积大,深度较深,且邻近拉萨河,场地的地下水和拉萨河贯通,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富水性好,透水性强。导致场地地下水位高,径流补给充足。这些因素对工程降水施工增加了很大难度。在高原地区临河基坑降水上尚无可以借鉴的经验,保证基坑安全开挖施工是个新的挑战。项目部面对这一难题,进行针对性的抽水试验,并对降水方案和水量计算方法进行比选,最终计算得到的参数和涌水量与实际施工相符,降水设计配泵满足施工要求,达到降水效果。在降水施工过程中,项目充分考虑工程地域特点,将降、排水方案等进行最大优化,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应急保障机制,降低了降水工程风险系数。经过降水方案的优化设计与依照相关规范进行施工管理,降水效果良好,在保证基坑安全的同时,也避免了对周边建筑的影响和水资源的浪费,稳定、高效、成功地控制了地下水位。2018年11月,“拉萨邻河深基坑降水施工研究与应用”成果论证,获得集团级科技成果奖三等奖。此项创新既创造了经济利益,又提供了宝贵的工程经验。
      由于拉萨建材市场较小,很多材料及设备只能依靠内地输送,如钢筋、木材、水泥这样的建筑材料,运输周期长,尤其是遇到军训及下雪封路的时候,材料运输难上加难。京藏交流中心项目部针对材料紧缺现实情况,采取内地市场与当地市场齐头并进战略,确立了各种材料及设备需提前两个月上报进场计划的制度,对现场管理人员提出更高要求。项目经营部和生产部门及时沟通,紧密配合,提前做出材料计划,备好存料库房,24小时收料,确保材料提前进场,避免二次转运。材料采购一方面依托公司平台供应商,一方面从当地择优选择一批供应商参与投标,加强竞争性,确保材料供应量。
      进度管理是施工项目现场管理中最主要的环节,是施工项目按照合同工期顺利完成的有力保证。拉萨项目部在进度管理上建立联检制度、生产例会制度、专题会制度,层层落实责任,督促全体管理人员群策群力、克服困难,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合理科学的安排各工序穿插施工,从主体结构到二次结构,从室内装修到外檐施工最大限度的减少工序间隔时间,为各工种在第一时间提供充足的工作面,既避免出现劳动力的窝工现象,又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劳动力的效率;以总进度为大纲安排好月、旬、日施工作业计划和主要工期控制点,并以此为依据,合理安排劳动力、材料设备进场计划,科学的组织好各工种的配合,实现分段并进、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以创造更多的作业面,加快施工进度,做到宏观控制好、微观调整活,各关键工期控制点均在计划内完成;加大协调力度,坚持每天下午6点在现场召开进度协调会,今日事今日毕,确保各施工方按计划有序的进行施工,做到各负其责,确保协调有力,确保各分项工程按施工进度计划

      组织施工,奠定了整体竣工的坚实基础,谱写了“万丈高楼平地起,盘龙卧虎高山齐”篇章。




平凡岗位,不平凡人生
      越是基层一线,越是艰苦环境越能锤炼作风,增长才干。能够抛家舍业,放弃繁华都市生活来到艰苦地区参加援建,需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辛苦,甚至要牺牲健康和亲情,这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高原缺氧但不缺精神”,要信念如磐、意志如铁,信仰就是党员们的精神支柱,就是将士们坚守的力量支撑。在远离加上的援建地,党组织是将士们的核心力和主心骨,思想政治教育是就指明方向,疏解情绪、解决问题,保障落实的良药。项目党支部通过思想武装能行之有效地激发党员的身份意识、服务意识和先锋意识,弘扬团结奉献的实干精神和战斗精神,让援建将士经得住磨难,扛得了重活,打得了硬仗,援建中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号召力和凝聚力更加突出和彰显。
       拉萨援建党支部以党员队伍建设带动项目团队建设,先后开展了“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一名党员一面旗”等形式多样的党建活动,党员们在活动中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书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援建故事,而这些故事又成为党支部教育党员的新素材。在党建引领下,涌现了大梁呃优秀党员和先锋模范,员工们在援建过程中“有争有让”:面对艰苦的环境、急难的任务,他们“争”;面对荣誉、待遇,他们“让”;面对整宿盯班、春节值班,他们“争”;面对休息和探亲的机会,他们“让”。借助援藏平台,一批优秀青年骨干不断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真正淬炼和升华自己,实现自我成长,援藏让职工实现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有效融合。

      公司副总经理、拉萨援建工程总指挥段文博时刻以“项目吹哨,领导报到”要求自己,长期驻扎在拉萨项目部督导项目实施。在雨夜防汛抢险中,面对连夜暴雨,雨水向项目8号楼基础倒灌的危急时刻,段文博带领党员干部冲在最前面,连夜用麻袋进行堆积,防止了雨水的再次倒灌,确保了项目平安度汛。曾参加过什邡援建的项目经营经理王伟尽管身体不适应高原气候,但仍坚守在工程一线,带领经营部门加班加点,为项目的成本管控呕心沥血。共产党员王斌是项目经理,至今身上仍保留着那种“五加二,白加黑”、“白天大干,夜里挑灯干”的战时状态,在每次铺电缆,清理现场等义务劳动中身先士卒做表率。项目主任工程师艾向合和资料员刘春燕是一对“援藏伉俪”,在女儿中考之际,却面临工程“收官之战”的重要时期,夫妻俩没有要求项目特殊照顾,把对女儿的心疼和愧疚埋藏心底,坚守岗位,更加用心工作,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生产经理刘东波因工期紧,爱人生产也没有回家照顾,全力以赴扑在工作上,深入工地,靠前指挥、靠前指导、靠前协调、靠前服务,赢得了大家一致认可,并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二次援藏的栋号长王志磊“去年一年连鞋都磨坏了三双”,在每一次的攀爬中淬炼了工作能力;预算员佘会帅“精打细算”本领高强,加班加点的超负荷工作是常事,经常不分昼夜,不分节假日,更不分上班还是下班,忘我工作……援藏职工始终牢记初心,不负使命,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以“首善标准”打造出一个又一个的精品工程,也为自己赢得“全国工人先锋号”的荣誉。


智力援藏,长期援藏,长期建藏
      京藏交流中心工程建设过程中,每年到工地做工和就业的少数民族人员都在100人以上,占总用工人数的10%左右。来自日喀则的藏族工人益西顿珠在项目开工之初还是一名普通建筑小工,经过两年的施工现场锻炼,现在他已经是一名小有名气的包工头了,将更多赋闲在家的日喀则人带到了施工现场,收入也从之前的三千多增至五、六千,改变了他们之前打零工的不稳定工作状态。旺加说:“住总对我们特别好,在这里我既挣到了钱,又学会了装载机操作技术,感谢北京住总对我们藏族工人的信任和理解。”
      根根相望敬如宾,连起长龙连起心。项目团队不仅重视工程实体的建设,更重视通过智力援藏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专业队伍。援建之初,西藏自治区当地建设部门常组织相关建设单位到项目学习和观摩。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援建团队主动联系当地赋闲居民来务工,在给当地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也为当地培养出一支专业的施工队伍。通过开设藏族等少数民族工程(职业)技能培训班,依托住总特有的农民工业校、“职工小家”等渠道分批开展水电安装、木工、瓦工、机械操作工等培训,工人们晚上进行理论学习,白天到现场进行实操训练。不出一个月,藏族小工迅速成长为大工和专业工,学会了外墙干挂石材和通风制作安装等技术,不仅工资翻了番,而且各个成了行家里手,促进了“益西顿珠”为代表的少数民族工人提高收入,增强了当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将首都标准留在了当地。以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援建项目总指挥段文博说:“我们不仅是来西藏搞建设的,我们也希望通过援建项目,为藏族同胞传递汉藏一家亲的情谊,给西藏留下一支永不走的建筑军,为促进边疆经济发展做出更加长远的贡献。”“北京住总的企业文化是一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这群来自首都国企的干部职工,他们谨守思想和行为防线,按照首善标准践行着北京精神,在援建的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情操,铸就了国企的钢铁之躯。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今年4月20日,108户援藏干部以“拎包入住”的便捷方式满怀欣喜地搬进了他们在雪域高原上的新家,在宽敞明亮、配套完善、服务周到的新公寓和办公区实现“办公住宿一体”,享受到北京市为“长期援藏、长期建藏”提供的周密保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搭起京藏交流新桥梁,结出民族团结新果实。该援建团队荣获了北京市第八届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奖先进集体和全国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奖,在拉萨谱写了一首“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赞歌。搭起京藏交流新桥梁,结出民族团结新果实。该团队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按照习总书记关于西藏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北京市对口支援的方针政策,彰显首都国企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心中有民,担当作为。建一个工程,树一处口碑,育一批人才,拓一方市场,踏上新征程,播种新希望,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砥砺前行,为援藏工作再立新功,为民族团结再谱新篇。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罗少雄)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