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美食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旅游美食 > 正文

【民间传说】老城故事

更新时间:2020-11-07 18:57:38点击次数:299840次字号:T|T
内容摘要:老城故事赵韦枫最早财神庙据史料记载,古代实行郡县制,县城相当于基层组织,当一座县城的围墙圈好建成时,就要建设五大建筑:城隍庙、文庙(孔子庙)、武庙(关公庙)、火神庙、财神庙。因为这五座庙是一城最尊贵崇奉的对象。武安城内现存城隍庙、多处关公庙、文庙遗址,火神庙遗址。财神庙也有遗迹,...

老城故事

赵韦枫

最早财神庙

据史料记载,古代实行郡县制,县城相当于基层组织,当一座县城的围墙圈好建成时,就要建设五大建筑:城隍庙、文庙(孔子庙)、武庙(关公庙)、火神庙、财神庙。因为这五座庙是一城最尊贵崇奉的对象。

武安城内现存城隍庙、多处关公庙、文庙遗址,火神庙遗址。财神庙也有遗迹,但现存资料少有记载。

最古老的财神庙坐落在东关街河北岸,白衣巷东口北约5米处。坐北朝南长约12米,宽约8米的长方形院落,主体建筑有大门(设在东边)、侧门(设在西边),前拜殿、后主殿并排两座殿。主殿宽约8米,进深4米,主殿正中供奉文财神比干塑像。拜殿为过庭式建筑,与主殿相对,中有小院。一院两门,据说是东进龙门,西出虎口;又说是东走文官,西走武官。

城里这座最早的财神庙始建年代无考。附近老城人讲:1958年生产队曾在此处做集体饭,后有无儿女单身汉老人居住,70年代房屋倒塌。现仅存一砖半厚灰墙残壁,可隐约想象古时模样,墙内三四棵绿树正茂。

因忌讳财被河水冲走,这座建在河边(地名:河北岸)的财神庙现只剩遗迹。

民间还有美好传说:“三升三斗芝麻官”比喻武安人才辈出,多如装在斗升里的芝麻。

玉皇庙的传说

胡顺门里金山门东原有一座玉皇庙,坐北向南,规模较大,有殿堂楼阁供着玉皇大帝神像。解放初庙已颓废,后改建为学校。七十年代曾是一家工厂所在地。据上夜班的一位工人传说,后半夜,万籁俱寂时分,曾看到一只白色短毛、长腿细腰、气宇轩昂的大狗进了车间。它英姿挺拔,似玉树临风。身上白色皮毛光亮耀眼,象缎子般高贵,无一丝杂色,流线型的体型干净利索。它昂首阔步,巡视般绕车间走了一圈离去。这工人惊奇的目瞪口呆。后联想起《封神演义》里二郎神的哮天犬,民间传说故事里的天狗就是这般模样,还有工厂旁边的玉皇庙。料想这神兽是奉命夜晚出来巡视的。

无独有二,还有一个工人讲的神奇遭遇。某天晚上,他在路上看到两只可爱的小白狗,想把它们抱住。抬脚去追,小狗即跑,他快步赶,小狗疾跑,转眼无影无踪。没两日,他小腿肚子上长一疥疮,流脓不止,多天多方医治无效。后找附近一名方士(俗称有眼的)帮忙,方士见状说,这是因冒犯了神灵,本不能管此事,怕受连累,凑巧近日准备搬家远走,就帮你一回吧。逐用手术刀类器械将他腿上疥疮挖除,遂痊愈。

 【民间传说】老城故事

隐在巷子里的庄园

武安城从建国前至今有句流传了几辈儿的俗语:“南姚北杜,中间有个估不透”。讲以前城里最有钱的三家。城南的姚家,城北仓门口的杜家。估不透指谁家,有两种说法。一说居城中衙前街,今农牧局(部分)所在地的高家。从地理位置上讲,高家院居姚家和杜家之间,也是古城的中心地段。二说居东关街河北岸的茂盛李家,并且认可李家的人占多数。花开数朵,各表一支。本文再讲讲第三说“估不透”的故事。

古楼街后街有一处隐在巷子里的庄园,是方圆约一万多平方米面积的明代建筑群,堪称不带围墙的皇城相府。现址从耶稣堂始,西至小井门内街,北至黄公闸街城墙。后街13号至18号院和小井门内街10号院共七座院。现虽老房新楼相间,多次易主换户,布局划分无序。但从高处俯视,或到老院胡同寻访,仍能找到旧痕。

民间传说,崔家大院由当过县官的崔小二(崔百万)始建,崔家未久居,因越制抄家,后易主划割居住。

崔宅整体建筑布局森严。由前后两组并排多个座北朝南的四合院组成,东西联排、南北跨越,有厅有楼,院套院、院连院。每四合院之间设小门互通。前一组建筑由六个四、五进四合院组成,大门开向后街。后一组建筑一门多院,由并列多个小四合院组成,通过门前一条东西走向的胡同,统一从设在小井门内街东北角的10号院(又称楼院)出入。前组建筑中有四合院的后墙西北角设小门通胡同,胡同为大院纽带连接前后。大院里前厅后楼又前厅后楼,有明楼、书房、绣房,楼房后有花园延至北城墙。为防潮通风,库房以空心砖砌成。

10号院最东一独立小院内,南北东三面各三间房,三面房地下有墓洞式地窨子,洞口由横竖两层灰砖筑券门,顶亦两层砖筑成,地窨子面积与上面三间房大小相同,东面三间房已坍塌无存。现住户翻盖房子时,发现18号院后墙根有约一米五六见方券式结构地道,据说通往庄子营。日伪军曾驻10号院,捕人由地道进出。解放初,军人曾驻。后城关粮站、武安颜料厂、冶金局矿山管理局招待所等单位曾驻。现存部分旧迹有翻新。

14号院原有一大殿三间,每间三丈见方,殿内设九根梁十八根柱,称故宫式九梁十八殿。立柱为直径约一米的大杨木料,檩条长一丈,直径大于普通建筑用料。每根梁檩两头安有护嵌加固,所有木料均刷桐油防腐裂。1965年盛行瓦房改平房时拆除,挖出护梁嵌上有是“永乐4年”字样。大梁被锯裁木板做课桌,部分建筑闲置,虽落满旧尘,但楼梯、床类家具无磨损状。崔宅内无牌匾字画类摆设,猜是不爱文墨之家。

崔家败落后,主要院落由李、杨两家购入。

李家居后街16号-18号三个院落,原崔家大院建筑群部分。17号院为李家大院主院,1618号院为跨院。传说李家曾为“南姚北杜东韩西李”武安四大财主其一,经商至北京。后财产被太平天国没收,渐败落。房产土改归公,分与多户。后街绣楼实为17号院内建筑,后划归16号院,几易其主。

杨家居后街13号-15号三个院落,系原崔家大院建筑群主要部分。杨家于明永乐年间移民至后街,多年经营殷实后购迁此院。13号院现为基督教堂,解放前日伪军警备司令部曾驻,女子学校曾驻。14号院内建有俗称“九梁十八殿”的大厅,前厅后楼五进院。现存旧房墙厚60公分,房屋多改建。15号院亦五进院落,进入大门,东侧有倒坐两间南屋。西侧一独立四合院落曾居住杨鸿臻,系民国武安十大乡绅之一,曾留学日本。正面一院改建楼房,东侧有马道、下人住房。后院瓦房改平房,穿过西侧马道,又两个独立院落。再通过东侧马道至后院,西北角原有后门连夹道通往小井门内街。杨家第十七代杨鸿林、杨鸿源加入前线抗日武装范子侠部队,为革命做出贡献。第十八代杨德,1959年参军,后在解放军后勤学院从事教学工作,副师级。大院现有杨姓及外姓多户居住,多搬迁,有旧迹,有翻新。

崔家大院个别院落老宅因闲置久、传言发生过一些说不清的怪异事件等,后多由集体和单位使用。现多重建,新人不知旧事。隐在小街巷里的历史故事与功过传说,偶尔被人提起,只当茶余饭后的谈资。崔家、李家、高家、杨家,到底谁是“估不透”,更添扑朔迷离。

【民间传说】老城故事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