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三平路街道五新社区党支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始终树立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以“非遗”文化为依托,以“非遗文化课堂”为阵地,以“指尖上的民风民俗”为特色亮点,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把“以文化人、成风化俗”的各项软任务做硬做实、落地见效。社区第一书记发挥党组织第一责任人职责,在优化服务资源保障上、完善服务制度等方面持续下功夫,不断推动“非遗”文化走深走实。
优化打造“非遗”文化课堂,规范课堂运行
为进一步规范“指尖上的民风民俗”非遗文化课堂运行,社区第一书记积极参加课堂活动,对课堂的运行机制、规范、内容等进行全面的调研,组织社区“两委”班子成员进行研讨,以课堂的运转机制和教育意义为出发点创立“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即“以课堂为阵地、以党员为主体、以党员带居民为纽带、以党员办实事为抓手”来夯实非遗文化课堂规范化体系。
在第一书记带领下,社区其他党员纷纷加入到文化课堂担任管理员、课堂教师,充实“非遗”文化课堂的骨干力量;同时创新“四个一”教学模式,即每周一场、每学一师、每周一推、每月一测。课堂开展以来,五新社区结合实际开展了手工扎染、古法口红、毛猴等课程60余场,覆盖辖区各族群众1500余人次,让辖区群众尽可能多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策划“非遗”文化活动,激活非遗魅力
为进一步满足辖区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创新文化发展,社区第一书记从“文化润疆”工程中汲取力量,立足于“文化润疆·民风民俗在三平”的文化品牌,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出发点,亲自带领班子成员、党员干部学习、研究、探讨社区“非遗”文化活动,坚持以贴近人民、喜于人民、利于人民出发,开展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
将“非遗”文化和传统节日相融合,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将画脸谱、扎染、古法熏香制作、传统手工皂制作等项目融入春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重大传统节日中来,在传统节日举行的活动中加入非遗手工制作项目,吸引不同年龄的各族群众积极参与,今年社区开展了“拓印年画进社区,传统文化迎新年”、”传承传统文化,感受节气之美”主题绿书签制作活动、“非遗进社区,文化共传承-彩绘满洲窗”活动 等共18场,覆盖群众600余人。
促进“非遗”产业转型,助力居民增收
为促进非遗文化“产业化”良好转型,使辖区赋闲在家的妇女创业技能,增加居民的经济收入,2023年,五新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结合辖区实际,积极协调整合资源,链接白碱滩区社会组织悠扬文化团队,以非遗产业化为方向,将闲置、废旧房屋打造成为“非遗”手工坊,构建集体验教学、产品开发、社会服务、展示交流、技艺转化、产品营销于一体的非遗文化推广平台。手工坊面积300平米,根据实际功能需求设置为非遗文化宣传区、手工制作体验区、氛围打卡区以及成品售卖区几个部分。
在第一书记的指导下,社区开设非遗手工技能培训班10场次,培训居民学员25人,培训班由专业老师进行授课,主要为学员讲解非遗文化知识和手工技能培训,提升居民的手工技艺;线下推进“产品进商超”,利用三平镇交通枢纽和旅游枢纽要道,与辖区商超、人流密集的餐饮店洽谈合作,拓展非遗产品进商超2家;此外“手工坊”作为团建项目打包出单,面向辖区企事业单位开展体验活动5场次,所得收入反哺手工坊发展和“非遗传承人”,既保证了手工坊的正常运行,也让居民实现增收,同时吸引更多居民加入非遗手工制作。
“我们非常喜欢社区组织的非遗文化活动,这让我们充分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与美。我本人参加了非遗讲师的培训,成功取得了非遗讲师资格,现在社区有活动我都会参加并且给其他居民进行文化的宣传讲解”社区居民田春英在活动中说到。
非遗文化课堂开展以来,极大地助力了辖区居民群众的交往交流,各族居民群众一起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增进了感情,有力的推动了邻里关系的发展,又加强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促进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进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寇德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