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乡村振兴会有时——黑龙江鸡西市滴道区农业农村工作纪实

更新时间:2019-11-01 08:57:03点击次数:75969次字号:T|T
       
         “三农”问题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始终被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弥合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解决城乡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意味着乡村的产业、人才、文化、生态以及组织等各个方面的振兴。而在此过程中,如何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以助推乡村振兴,尤为值得关注。
         金秋送爽,激情放歌。在新中国70华诞之际,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活力》杂志社“振兴龙江·新城乡万里行”采访组一行,来到鸡西市滴道区,就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区域经济发展等一系列民生问题进行了实地探访。
         采访组在滴道区副区长邢宝贵和区委宣传部同志的陪同下,首先来到了滴道区滴道河乡金铁村。

畅享城乡双重生活的金铁村

         采访组记者开车从滴道区政府出发,向东南方向行驶不到5分钟,在视野的左前方不远处出现一片楼房小区,小区布局整齐,楼体外形设计美观,楼前还停放着一排排轿车,还有进进出出的人们。靠近小区正门,在小区楼口门眉上写着“金铁村”三个大字,原来这就是鸡西市滴道区滴道河乡金铁村。 
         在金铁村的楼房小区,60多岁的崔桂荣正在打扫楼道卫生。“以前我一年到头都围着家里的田地转,除了出劳力,也没别的手艺,早年间丈夫去世了,我一个人拉扯四个孩子,生活艰难。现在年纪大了,只能种点菜园子。村里照顾我,让我在村里打扫卫生,挣点零用钱。能把村里打扫干净,我干着也开心,乡亲们心情也好。”
         金铁村投资300多万元建成500平方米“六位一体”村级活动场所和3,000平方米的娱乐广场相继建成投用。白天,村民们在周边务工的务工、干农活的干农活,忙碌结束、吃罢晚饭,男女老少们走出家门聚集到广场,开启丰富的夜间休闲生活。
         “我很喜欢跳跳广场舞,动起来感觉心情好得多,身体也能得到锻炼,我坚持每天都来跳上一会儿。”坐在文化长廊长条凳上68岁的杨大妈说。
        广场舞这项活动已经走进金铁村村民日常生活,带去欢乐、送去健康。村活动室的图书室等设施配套,也开始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村民们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精神文化生活也得到了相应提升。
         据了解,金铁村辖域面积4.5平方公里,全村耕地面积4811亩,温室大棚80余个,年产量达500余吨,是以蔬菜种植、养殖、服务业为主的近郊村。下辖3个自然屯,555户、1214人。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先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农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决定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振兴发展的质量。
        近年来,金铁村“两委”班子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参与种植、养殖、绿色产业加工等经营活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数据显示,2018年金铁村人均纯收入24500元,集体收入117万元。
        据金铁村书记易鹏介绍,近年来,村党支部以争创“创新型、服务型、和谐型”三型党组织为目标,以建设美丽乡村活动为载体,加大农村社区集约化管理力度,突出做好改善民生工作,实施了“135”惠民工程:“一统一、三免除、五补助”。“一统一”:投资8,000多万元,建成了4.6万平方米的小区楼群“金铁鑫邨”,全村516户农民住进新楼,实行社区化管理。每户村民都拥有楼房一户,还额外配有一个农具储物间。“三免除”:村民合作医疗缴纳费用全部由村里承担,村民参合率达100%;免除村民物业费和燃气配套费;新建了100多平方米的标准化村级卫生所,免除生活困难、经济不富裕的村民医药费。“五补助”:为每名新考录的大学生提供入学补助2,000元;村里每有老人去世,补助丧葬费2,000元;补助养老保险每年每人100元;为减轻农村子女供养负担,为全村60岁以上老人每年发放适当补助,每逢重大节日为困难党员和群众补助200元。
        金铁村通过实施“一三五”惠民工程,切实提升了村民幸福指数,为构建幸福美丽和谐金铁村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金铁村村民的生活富裕了,不再单单只追求物质上的满足,也开始注重追求精神的享受,村民开始自发组织大家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例如广场舞大赛,每年春节时的文艺演出,扭秧歌,舞龙灯等等重拾这些年俗活动,使年味越来越浓了。这些丰富多样的乡村活动,使乡村文化真正“活”了起来。“乡村书屋”的建设,以及定期举办的“道德大讲堂”等活动,为广大民众送来了“文化大餐”,使村民得到了精神的滋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开展了评选“好媳妇、好儿女、好婆婆”、“道德模范”“卫生家庭”等活动,吸引了广大村民踊跃参与,在农村乡里乡亲间建立起团结互助友爱氛围,培养了大家热爱和维护好农村公共环境卫生的好习惯。“乡村文化振兴,不仅扮靓了村容村貌,更厚植了道德文化、培育了文明乡风。
        金铁村先后获得国家级“美丽乡村”、国务院“创建无邪教示范村”、省级“五星级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省级“美丽家园示范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10多项光荣称号。
 
美丽宜居富足的同乐村

        结束了金铁村采访,沿着乡村公路向西南方向,大约行驶近20分钟,采访组来到了滴道河乡的朝鲜族村同乐村。
       整齐的农家院落中黛瓦白墙和少数民族特色的墙体彩绘吸引记者的目光。沿着平整干净的水泥路进入村中,路边房前,苗木花卉林林总总;农家院内,蔬菜瓜果丰收在望。这就是现在的同乐村。
        可就在前些年,这里却是另一番景象:牲畜门前拴,厕所门前建,秸秆满街放,粪土门前堆,家禽满村跑。
        以前,滴道区的农村道路硬化不普及,村内排水不畅,雨天两脚泥、晴天一身灰;屯内房屋多数年久失修,泥草房较多,有些甚至是危房;村民吃水安全无法保障;全屯基本没有绿化,没有一盏路灯,电线、网线和有线电视线路纵横交错……
        改变迫在眉睫!近几年滴道区开始对全区农村人居环境进行整治,着力开展民居改造、边沟清理、安全饮水、污水处理、街道硬化、厕所改造、清洁能源、富民产业等专项行动,打造美丽宜居的美丽乡村。“老百姓期盼的,就是我们要干的!”陪同采访的滴道区邢宝贵副区长说,滴道区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不断改善村民生活、促进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真正让村民富起来、产业强起来、村子美起来。
        据了解,滴道区滴道河乡同乐村是一个以种植水稻为主的近郊朝鲜族村,是滴道河乡唯一的少数民族村。全村共有3个自然屯,土地面积3318亩,2018年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0175元,是一个比较富裕的村屯。
         近年来,在上级政府正确引导和支持下,村两委充分发挥朝鲜族村民的语言和人缘优势,大力开展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共向国内外输出劳动力324人,年创收近1000万元。
由于劳动力减少,土地向大户集中流转,从200多户减少到20多户,户均种植面积达到50多亩,农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2016年12月,由村干部带头,组建了鸡西市滴道区韩潮谷物蔬菜专业合作社,有社员54人,注册资金2200万元,合作社水稻种植面积1500亩,增收75万元。
一组组数字见证了同乐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坚定步伐和喜人成果。
         目前,同乐村建设垃圾池、垃圾箱20个,改造厕所30个,清理垃圾200多吨,新建村屯排水沟500延米,清理村屯排水沟1200米,新安装栅栏1600米,修整残损栅栏50余处,建设了16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场所和1140平方米的休闲娱乐文化广场,种植村屯绿化树木2300棵,花草200平方米, 粉刷村内围墙5000平方米,民族特色绘画200平方米。现有占地面积6.5公顷养鱼园区一座,其中:有大小不等的养鱼池5个,水面面积约4公顷,餐饮服务用房400余平方米。现采用承包经营方式,能够提供:垂钓、餐饮等服务,并形成一定的经营规模。
        同乐村目前是鸡西市美丽乡村、分布式能源改造、村屯环境整治的样板村,近年来先后被评为省级民政系统先进村,市级“五个好”先进村,省级“生态村”。
        “现在村里条件好了,城里有的我们基本都有,许多家还购置了小汽车,很多家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更有很多城里看不到的田园美景,一到周末好多城里人都来这玩儿!”说起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同乐村的村民赞不绝口,他们把这一切都归功于滴道区开展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同乐村的“蝶变”从村容村貌开始。对老旧房屋、仓房进行改造,拆除严重影响村容村貌的畜舍,屯内道路及排水沟渠全部修复,修建石砌路边排水沟。目前,已完成全村道路硬化及路边排水沟工程,达到全村道路硬化、排水无死角。村内新打了一眼120米的深水井,解决197户、792人安全饮水问题,让村民用上自来水、喝上放心水。安装了太阳能路灯31盏和25个摄像头,达到全村亮化全覆盖。对全村的电线、网线和有线电视重新布局和改造。
         采访中,同乐村书记李承峰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为推进同乐村新农村建设,加快朝鲜族特色村寨发展,充分利用少数民族村屯特有的优势资源,打造村级民族特色村寨产业发展的特色品牌,提高村级持续造血功能;我们力争通过五年努力,把同乐村建设成为具有鲜明朝鲜族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村民过上更加丰衣足食,幸福美满的新生活。”


真抓实干打造近郊特色农业强区


         鸡西市滴道区位于鸡西市境内西北部,地处鹤大高速、建鸡高速及方虎公路交汇处,哈密铁路贯穿东西,有滴道、兰岭两个战略装车点,鹤大公路、201国道、方虎公路纵横交错,距兴凯湖机场40分钟车程。
        滴道区政府驻地距市中心鸡冠区15公里。滴道区辖2个乡(兰岭乡、滴道河乡),19个村,4个街道,19个社区,共有人口12万人。滴道区共有13个少数民族,4072人。区域内有同乐、同化2个朝鲜族村。
        滴道区土地总面积517.66平方公里,境内有穆棱河、牤牛河、大通沟河、滴道河、暖泉河等约20条河流,还有团山子、大同2座水库,总库容6120万立方米。
        滴道区土地总面积776494.2亩。其中,耕地面积199084.2亩。滴道区资源矿种主要有16种。包括煤炭、石墨、硅线石、黄金、铁矿石、白灰石、石英石、金属硅石、大理石、玄武岩、花岗岩、黄砂石、凝灰岩(白泥)、粘土、河砂、矿泉水。其中,煤炭、硅线石、石墨资源较为丰富。
         近年来,鸡西市滴道区委、区政府基于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耕地面积的考量,经过全面深入调研和科学谋划,确定了围绕乡村发展战略总要求,立足滴道近郊优势和特色基础,坚持用工业化思维、市场化理念,新业态模式为引领,以发展绿色蔬菜、食用菌、生态米、有机农副产品为牵动,整合域内产加销资源,带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鸡西市近郊特色农业强区的发展思路。
         深入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藏粮于技、藏粮于地”的工作要求,滴道区坚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在兰岭乡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滴道河乡高标准农田建设,共推进3.3万亩,主要建设农村公路、田间道、沟渠治理、滴灌设施、晾晒场等。针对当前农村年轻人出走多、老龄化严重的实际,滴道区以村集体和合作社为牵动,在全市六区率先推行了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工作,在全区6个村全面推进“耕种
防收”一体化社会服务,通过改变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对辖区范围内的6条河流全面实行区、乡、村三级河长制,围绕村屯垃圾,厕所、乱堆乱放、牲畜散养等制订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方案,并全面开展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室内卫生厕所建设,预计年末完成270户建设任务。大力实施环村路、主干道、沟渠等绿化工程,提高了村庄绿化美化水平。组织开展农村爱国卫生运动,专项整治村庄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据统计,今年滴道区共清理生产生活及河道沿线等垃圾杂物1.5万吨,清理边沟60余公里,清运车辆2300余台次,清洁人员1400余人次。同时,持续深入开展农户庭院洁净行动,乡村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升。
         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滴道区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打造一村一品和多村一品的农业发展格局。发展设施农业,棚室蔬菜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 王家蔬菜园区、南甸子、新立等一批绿色棚室实现了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入使用。发展木耳产业,制定了木耳产业三年发展规划,仅三年时间由最初的不足100万袋,迅猛发展到1000万袋。推进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累计新建养殖小区2个、扩建养殖厂4个,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超过40%。
        积极发展绿色品牌农业。滴道区完成了“农作U选”互联网平台建设,注册认证“王家菜”“茬茬鲜”“滴稻香”“桑枝耳”等绿色和无公害食品品牌25个,实现了品牌从无到有。同时,强化品牌管理和营销,充分利用微商、电子商务、直播销售、建设产品旗舰店和专柜等现代营销模式,成功与广东肇庆市穗丰源泉粮油食品公司、鼎湖区粮食收储中心建立了合作关系,进一步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有效推进了农产品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
        全力推进产业化发展。滴道区立足打造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营销于一体的新型经营主体,成功引进龙广绿丰粮食深加工、瑞豪腐竹、富威生物有机肥、沅予菌包厂等5个项目,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6户,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到76家。有效推动了种养加一体融合发展,促进了农业全环节升级,全产业链增值。
          一个个成就,一幅幅变化,见证了滴道区农业农村工作的扎实推进。滴道区的美丽乡村建设大幕,正在全区上下热火朝天般地拉开,“美丽乡村版图”正在勤劳智慧的“滴道人”手下,接连不断地刷新绘就,群众深埋在心底多年的“富饶美丽梦”,如今,正在一步步演变成为一个个活生生的靓丽现实。(陈艺之)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刘昕)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