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社会保障 > 正文

贵州省安顺市档案“小切口”见证新时代“大扶贫”

更新时间:2020-06-11 11:26:43点击次数:88883次字号:T|T
精准扶贫档案的立档规范、完整、准确、真实和全面,直接关系到整个精准扶贫工作是否更有成效。安顺市在继承和弘扬“档案工作是中心工作 ‘最后一公里’”的优良作风基础上,聚焦同步小康、聚力脱贫攻坚,抓实抓好精准扶贫档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3 个核心要件,在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上下足功夫,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帮扶、脱贫全程动态管理,进一步凝聚和深化公众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推动档案工作助力脱贫“接地气”,造福民生“有质感”。

      前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掉队。精准扶贫档案的立档规范、完整、准确、真实和全面,直接关系到整个精准扶贫工作是否更有成效。安顺市在继承和弘扬“档案工作是中心工作 ‘最后一公里’”的优良作风基础上,聚焦同步小康、聚力脱贫攻坚,抓实抓好精准扶贫档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脱贫”3 个核心要件,在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上下足功夫,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帮扶、脱贫全程动态管理,进一步凝聚和深化公众对档案工作的认识,推动档案工作助力脱贫“接地气”,造福民生“有质感”。
      2014年末,安顺市农村扶贫对象2014年末为43.83万人,贫困发生率17.72%。安顺市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脱贫压力大的现状仍然严峻,全市6个县区属于国家规划的滇桂黔石漠化集中连片特困区,其中普定、镇宁、关岭、紫云4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市86个乡镇中有53个贫困乡镇,569个贫困村,贫困县、乡、村占比分别为66.7%、61.6%、56.5%。
      这一年,安顺市普定县补郎乡和谐村小寨组的陈文良还在贫困线上徘徊着,当时陈文良家中5口人,夫妻两人在村子周边打点零工没有稳定收入,家里3个孩子还在读书,开销很大。“党的好政策来了,当时我也想借政策‘东风’通过勤劳付出摘掉贫困户的帽子,更想成为全村致富带头人。但是转念一想,中国这么大,还有很多和我一样的困难群众,这些好政策能不能找到我这么一个山咔咔里的小农户,心中急得很”。陈文良如是说。找到贫困户,这是脱贫攻坚第一步,抓手是什么?——为贫困群众建立精准扶贫档案。
      找到你!——精准定位,精准扶贫档案迈出铿锵第一步
      目标清楚才能方向明确、有的放矢。把扶贫对象摸清搞准是开展扶贫的前提和基础。安顺市由县区扶贫部门和乡镇牵头,以同步小康驻村工作队为依托,以农户收入为依据,按照“六个到村到户”要求,对全市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进行调查摸底,填写《贫困户登记表》,全面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同时,坚持人脑和电脑“两脑”并用,市、县扶贫部门对贫困户档案实行微机管理,乡镇和行政村有贫困户申请书、贫困户登记表、等档案,做到“一户一档”。
      2015年以来,在全市深入开展领导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活动,由市委四大班子领导带头,按照“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整体联动、全面覆盖”的原则和“1名市级领导干部走访对口帮扶县的2个行政村,每个市直部门单位领导班子走访挂帮村及相邻的1个村,每名县区领导走访3个以上行政村”的要求,,采取召开村组干部、党员代表座谈会、进村开展问卷调查、走访贫困户的方式,对全市569个贫困村和所有贫困户的家庭成员、收支
情况、社会保障以及致贫原因和帮扶需求进行再次深入调查了解,全面摸清了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掌握了贫困群众的所急所盼、所需所想,明确阶段性扶贫目标,形成底数清、问题清、措施清、责任清、目标清“五清”的扶贫清单,使扶贫对象和措施具有精准性。开展建档立卡工作以来,全市累计建档54.48万贫困人口。
      这一时期,陈文良经过自愿申报、民主评议、公告公示等程序成为全村第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公示刚结束,就有工作队进入到他家收集了情况,核对了信息,选派了2名干部作为他的具体帮扶人,还明确了作为和谐村党建帮扶单位安顺日报社选派的第一书记和帮村书记作为陈文良的脱贫第一责任人。“光是调查核实我家信息就用了差不多一周的时间,想想领导们还要走访我们村这么多户人家,真心感觉他们太辛苦了。把这个档案真正做成了实
打实、硬斗硬的,把我家的困难全部都写进去了”,陈文良如是说。在调查采集信息的同时,工作队还帮助他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关注到他有发展农业生产的技术和意愿,鼓励其增强信心早日脱贫。
      为贫困户建立一户一档、明白卡、连心袋(亲情袋)等规范化档案管理体系,实行市县乡村四级档案信息一体化共建共管共用的方式确保档案信息准确无误,扶贫档案走出了安顺市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铿锵第一步。
     帮好你!——精准帮扶,精准扶贫档案聚焦真扶贫、扶真贫
     2020年盛夏,一场细雨润湿了普定县补郎乡和谐村的石板路。走进小寨组,远远的就听到鸡鸣猪叫牛吼声,寻声望去,陈文良与其妻正在忙碌着喂畜禽。如今,陈文良住进新房,有了一个家庭小牧场,自己成了该村护林员有了固定收入,3个孩子均享受教育扶持政策及资助,家庭支出方面没有了后顾之忧,更让老陈骄傲的是二女儿陈菊因成绩优异成为普定县2017年高考文科状元,他高兴向乡亲们兴奋地宣布:“我摘帽了!”
     安顺市委、市人民政府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魄,向贫困发起总攻,先后出台了《中共安顺市委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大扶贫战略行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施意见》及10个配套文件、《安顺市关于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确保“一二四”攻坚战持续有序、扎实有效。这一时期,扶贫档案既在“点”上用力,通过一户一策精准帮扶贫困户脱贫出列,更推动了全市“面”上发力,扶贫档案充分发挥了基础性支撑作用,成为全市政策制订出台的“导航仪”、攻坚克难的“牵引器”和改革创新的“强动力”。一是建档立卡摸清“家底”,政策制订更有“底气”。通过实行“市、县两级牵头统筹管、部门单位精准调度、乡镇(街道)、村居(社区)协调联动”的立体式、网格化建档立卡数据信息管理体制及信息互通机制,确保全市脱贫攻坚信息都能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研判、第一时间调度、第一时间统筹,政策制订更加抓住症结、聚焦靶心。先后颁布了《安顺市深入实施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发起总攻夺取全面胜利的实施方案》《安顺市关于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以服务群众最大数、带动产业最广面,因势利导突出比较优势,在产业选择上出“大招”。以蔬菜、茶叶、食用菌、中药材、精品水果、生态畜牧业等9大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推动绿色化、市场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以500亩以上大坝为重点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好“一坝一策”,重点打造安顺高标准蔬菜示范区,完成10万亩示范区建设。2019年全市第一产业增值149.16亿元,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61元,主要农业经济指标更取得了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农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比重“三个贵州省排位第一”。二是建档立卡对准“症结”,攻坚克难更有“韧性”。针对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中总结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不足,安顺市第一时间启动了扶贫档案制度建设工作,在全省率先制定了《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办法》,并配套两个规范性操作细则,印发了《安顺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建档立卡贫困户档案资料的通知》,通过建立健全了精准扶贫档案管理制度,对扶贫档案涉及“精准帮扶”方面进行了进一步规范,明确将贫困户帮扶台账、产业帮扶及转移就业资料、安全住房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义务教育保障、贫困户一卡通流水记录资料等8个内容纳入其中,确保真抓到人、一抓到底、抓到关键。坚实以问题为导向,以统筹为支撑,安顺市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四场硬仗”,深入开展贫困人口漏评错评专项治理、开展贫困人口错退专项治理、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不正之风专项治理等“五个专项治理”,统筹推进精准聚焦主攻深度贫困、把握“八要素”振兴农村经济、实施生态扶贫、抓好社会扶贫、落实综合保障性扶贫、开展政策宣传扶贫扶志“六大举措”。同时,以“五抓五强”推进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秋决战”,奋力补齐“两不愁三保障”短板。截止2019年末,全市5个已摘帽县(区)脱贫成果持续巩固,紫云自治县各项工作有序快速推进,548个贫困村成功出列,全市贫困人口从2014年末的43.83万人减少到2019年末的1.82万人,取得脱贫攻坚决战之年根本性胜利。三是建档立卡驱动“创新”,成果共享更得“人心”。按照应扶尽扶、应纳尽纳、应补尽补的原则,安顺市从2017年起按年度为轮次开展精准识别“查漏补缺”,时间跨度覆盖了从2014年至当年的全体建档立卡贫困户。截止2019年底,全市共清退2.8万人,修正和完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档案信息共涉及2.1万人,为贫困人口的漏评、错退排出隐患,夯实了精准脱贫基础,着力解决贫困人口识别和退出不精准的问题。在去年“春季攻势”期间,安顺市市、县、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帮村书记和驻村工作组共16069人分赴各地,对126091户回访对象开展大回访,核实修改建档立卡系统问题数据7.5万条。结合督查调研期间发现的建档立卡群众脱贫速度不够快、成果分享不够均衡等问题,一方面,安顺市专门出台《安顺市178个深度贫困村扶贫产业子基金种养殖业引导基金实施方案》,成立安顺市178个深度贫困村扶贫产业子基金种养殖业引导基金,基金总规模1.78亿元,用于解决全市178个深度贫困村群众发展种养殖业资金需求。另一方面,推出“大坝经验”“秀水五股”等一批典型经验,持续巩固推广提升“塘约经验”,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组织方式,扶持培育省级龙头企业80家、市级龙头企业250家,通过强化利益联结,以“三权”促“三变”改革为抓手,通过 “七权同确”,夯实了村集体经济,多渠道提高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破解了“空壳村”难题。截止目前,我市已有788个村开展推广“塘约经验”,占全市945个行政村的83.39%。
这一时期,帮扶干部在与陈文良深入交流掌握其困难和发展意向后,为其建立了扶贫档案帮扶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并制定精准的“一户一策”发展规划,提出“一管读书郎、二除收入荒、三建养殖场”的脱贫思路,针对陈文良的3个孩子上学问题,帮扶干部通过帮助其申请享受就学补助相关政策,所有孩子均享受教育扶持政策及资助累计达13645元;在稳定收入解决就业方面,帮扶干部和村两委为陈文良申请了村级护林员的岗位,2018至2019年两年共计收入19200元; 在产业扶持方面,通过驻村干部为他申请了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发展养殖业,并帮助其学习种养殖技术。2017年陈文良办理扶贫小额信贷手续后,以50000元作为养殖起步资金,通过自身努力和各项政策的扶持跟进,老陈家现养牛4头,市场价约5万元;养猪10头,市场价约6万元;养鸡20羽,市场价约1400元 。现在陈文良一家已实现“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2020年顺利实现脱贫。老陈现在说话底气足了,信心实了,他挂在嘴边一句话,“这扶贫档案就是一本摊开的账本,扶贫工作出不出力、管不管用、实不实诚全让咱老百姓去看去说,全是干货不掺水”。
感党恩、跟党走——抓党建促脱贫赢民心
       如今的陈文良逢人便说:“非常感恩党和政府,教育帮扶解决了孩子上学资金困难的难题;产业帮扶给了我脱贫致富的机会;金融帮扶给了我发展产业的资金支持”。他说会尽自己所能带领更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让党的温暖阳光普照得更宽、更广!
抓党建促脱贫,安顺市扣紧责任链条,层层建立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党建促脱贫责任清单1101个、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责任清单1008个,全市组建1623支脱贫攻坚党员突击队、作战队,统筹机关三分之一以上力量下沉一线,569名选派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处科级干部真帮实干,选派机关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到45个深度贫困村所在乡镇挂职。组织1600余名人才组队到脱贫攻坚一线指导服务,把“最能打的人”排到一线攻坚作战,聚焦决战决胜目标任务,盯户盯人重点盯住扶贫档案精准帮扶台账落实落地情况,对照标准要求卡时间提质量,倒逼工作落实。
      抓党建促脱贫,安顺市强化政策引领,紧扣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形势任务,出台了《关于推广塘约经验大力实施农村(社区)基层党组织“淬火升华·六项行动”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其中,所有出台文件都将加强和改进全市扶贫档案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内容予以布置。特别是在全省首次将档案工作纳入驻村帮扶主要内容,作为同步小康驻村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第一书记、驻村干部要积极配合村“两委”对项目建设档案、“一户一档”等档案资料做好分类整理,欠缺的档案资料与信息数据,要及时进组入户走访、核实,规范完善档案资料。通过驻村干部的言传身带,从科学归类、完善项目、提升质量、增强指导作用和利用价值等方面入手,有力帮助解决了村级档案归类不够科学、项目不全面、内容一般化、作用和价值不明显等问题。
档案工作是一件积少成多的事业,扶贫档案更是一枝一叶都关情,安顺市坚持把档案工作作为中心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从抓好扶贫档案“建、录、管、用”小事做起,既从千千万万扶贫档案信息中找出广大群众发展意愿的“共同心声”作为政策制订的“方针罗盘”,又从一个个扶贫档案着手一户一策带领群众走向小康,扶贫档案成为上下联通、同心同力的桥梁纽带,凝结了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战场广大党员干部的心血和汗水。从党的十八以来,安顺市尽锐出战与贫困作斗争,成绩前所未有。截止目前,全市已建成农村“组组通”公路2684公里,解决9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现了农村家家户户通电、30户以上自然村寨4G网络全覆盖;易地扶贫搬迁累计

完成搬迁8.2万余人;聚焦教育医疗住房农村安全饮水保障,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遏制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圆了困难群众“安居梦”。全市5个县(区)实现脱贫退出,贫困人口从2014年末的43.83万人减少到2019年末

1.82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73%,脱贫攻坚取得决定进展,即将历史性地解决千百年来的绝对贫困问题。
前段时间,陈文良又有了他认为头等重要的大事,作为村级致富带头人的他在市里面参加培训时候,听到从关岭自治县永宁镇围墙村的陈选付正在向乡里面申请复印一份自己的扶贫档案,起初觉得很不解,经过询问才知道,

原来身有残疾的陈选付通过建档立卡进行精准帮扶后,现在成了全县有名的养猪能手和致富带头人,为了让自己和后辈永远记住党委政府的厚爱关心,他想在符合程序及规定的前提下,留存一份自己的扶贫档案作为家训的活

教材。
现在,脱贫群众希望保存自己的扶贫档案作为留念的做法在安顺市已经悄然兴起,在黄果树异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幸福小区,群众自发将搬迁前的破败房屋照片挂在新居客厅的习惯业已约定俗成,等等,这充分表明了一个伟大

的政党、一个伟大的国家从来只在乎为他的人民做了什么而不求回报,而一个伟大的民族永远会懂得感恩和报答,永远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这是发生在一个伟大国度的故事,也是档案的故事。(张爱国、吴屹)


0
中国民生经济网 (编辑:罗少雄)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