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生态环境 > 正文

不以牺牲环境换增长

更新时间:2014-11-25 11:34:29点击次数:1800次字号:T|T

 

 

  中国民生经济网讯(冯蕾)在APEC会议欢迎晚宴的致辞中,习近平主席表示:“我希望并相信,通过不懈努力,‘APEC蓝’能保持下去。”

 

  蓝天绿水,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与人民福祉、民族未来息息相关。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从理念到行动,从政策措施到体制机制,一场全面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生态发展的实践在中华大地展开,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理念改变:科学认识政绩与GDP

 

  今年年初,河北省宣布,将不再对贫困县进行GDP考核,改为把提高贫困人口生活水平和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作为主要指标;7月,山西省宣布,在县域经济发展考核中取消贫困县GDP总量和GDP增速两项考核指标;8月,福建省宣布,取消对被列为限制开发区域的34个县(市)的GDP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科学地阐释了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的关系。”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说。

 

  “从今年5月中央提出中国经济新常态后,地方政府普遍淡化GDP考核。”湖北省统计局副局长叶青指出,湖北所有县区被分为三类,即重点开发区、农产品加工区和生态保护区,三类县区考核各有侧重,“从争一个GDP冠军变为争三个冠军”。

 

  国务院参事、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组组长牛文元说,考核制度是转变观念的重要指挥棒,指挥棒对了,基本国策的执行、生产布局的优化、发展方式的转变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整体推进都有了动力。

 

  决心凸显:全面打响“环境保卫战”

 

  “十面霾伏”,考验着今天的中国。“哪怕牺牲一段时间的GDP和财政收入,也要只争朝夕打赢这场环境治理的攻坚战。”河北省决心坚定。

 

  环境经济学中有一条“库兹涅茨曲线”——在经济发展初期,随着人均收入增加,环境污染由低趋高,到达某个临界点或拐点后,随着人均收入进一步增加,环境污染又由高趋低。“有人以此为由,认为当我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面临的这些环境问题可能会‘自然’解决。其实不然。”财政部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副主任郑权指出,“只有采取法律、行政、经济、社会等有效措施,推动环保制度的巨大变革,才能迎来拐点。”

 

  根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落实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到2017年,河北将压减钢铁产能6000万吨。北京市提出,到2016年底,将全部关停退出1200家工业污染企业。天津提出,到2017年,将钢铁产能控制在2000万吨,水泥熟料产能控制在500万吨。

 

  多部门联动形成合力,山西省财政今年以来下达资金4.8亿元,用于补助各市工业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燃煤锅炉综合整治重点项目。

 

从十八大提出“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到各地铁腕治霾,科学理念正变成有力实践。

 

制度立威:法治引领科学发展

 

  今年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开始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目前,对赤峰市的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已经开始,对鄂尔多斯市和牙克石市、乌拉特后旗3个试点单位的领导干部相关审计工作自11月展开。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一年来,内蒙古、陕西、山东等多省区对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进行了探索试点。

 

  今年4月,湖北省黄冈市开始对该市自然资源摸底,编制自然资源资产清单。大别山“一草一木”将通过货币化价值评估进入领导干部离任审计清单,对干部业绩考核除“经济账”外,还得算“生态账”。今年6月,绵阳在四川省率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差异化考核办法,指标体系涉及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人居、生态制度6方面32项指标,包括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是否引进“两高一资”企业、生态环保投资占财政收入比例等。

 

  “建设美丽中国,要靠制度先行。”牛文元指出,一要加强生态文明考核评价制度建设,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二要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三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四要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五要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