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 >> 返回 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生态环境 > 正文

四川峨边注重资源保护 管护成果明显

更新时间:2016-08-30 11:22:31点击次数:715次字号:T|T


   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近年来,峨边彝族自治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通过制定并实施《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风景区保护条例》(以下简称“两个《条例》)”,深入贯彻两个《条例》,紧紧抓住生态建设重点,把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作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重要手段,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两个《条例》的贯彻实施;通过认真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逐步推动黑竹沟生态旅游区的规划建设,使黑竹沟自然保护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29643.0hm2,其中核心区面积16745.9hm2,缓冲区面积3336.7hm2,实验区面积9560.4hm2。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02o54'29″~103o04'07″,北纬28o39'54″~29o08'54″之间,地跨黑竹沟镇、勒乌乡、哈曲乡和觉莫乡,是以大熊猫及其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的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北部边界与乐山市金口河八月林自然保护区交界,西部以马鞍山山脊线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甘洛县马鞍山自然保护区交界,南部与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美姑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界,保护区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是凉山大熊猫种群的核心分布区和重要地带,与其他保护区一起构成了凉山大熊猫保护网络体系。保护区建立于1997年,同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成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为国家级自保护区。



   保护区内动物资源丰富。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兽类4种,国家Ⅱ级保护兽类16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21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20种。国家Ⅱ级保护两栖类1种,即大凉疣螈。国家Ⅱ级保护鱼类1种,即虎嘉鱼。据全国第三次大熊猫调查数据,黑竹沟保护区范围内有大熊猫33只,紧靠保护区的外围地带有大熊猫15只,黑竹沟保护区已成为48只大熊猫的自然栖息地。

   保护区内植物资源丰富。黑竹沟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丰富,保护区内维管植物共计156科,645属,1684种(包括种以下的分类等级),共有国家Ⅰ级保护植物3种,分别为红豆杉、南方红豆杉和珙桐。

   二、加强宣传,注重资源保护,效果明显

   (一)加强两个《条例》宣传。认真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宣传。县政府与其主管部门分别到保护区的四个社区(勒乌、黑竹沟、哈曲、觉莫)召开四次宣传座谈会,发放各种宣传资料、图片4000余份,宣传人数达3000人次,做到了四个社区的宣传全覆盖。

   (二)注重资源保护。完成了《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图鉴手册》初稿,初步确定保护区鸟类的种类和分布区域;完成英国切斯特动物园赞助的雉类种群初步调查;组织40人次进行了两次保护区巡护,对保护区的资源进行了有力监管。

   (三)管护成果明显

   1. 生态效益明显

   (1)编制《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图鉴手册》,规划《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期工程建设项目初步设计》、《珙桐等特色观赏花卉开发利用研究》、《高山杜鹃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四川黑竹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总体规划》等项目建设,切实有效的保护了珍贵的物种基因及生物多样性,加强了保护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生态系统内的物资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保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2)大熊猫、四川山鹧鸪、珙桐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生物群落、森林植被及生存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尽最大可能保持生物多样性,使本保护区成为野生动植物的避难所、自然博物馆、野生生物物种的基因库、重要的科研基地。

   (3)通过大面积的封山护林等措施,保护区的森林植被得到恢复和生长,林分结构也更趋复杂,不但为各种野生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栖息环境,而且还充分发挥森林所具有的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防风固沙、美化环境等多种生态效能,从而进一步改善保护区及其周围地区和大渡河流域的自然环境。

   2. 社会效益明显

   一是保护区成为科普的理想基地。保护区内的生物资源,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区的建立,保护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又成为生物科学研究和教学实习的理想场所,为人类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利用自然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全民环保意识增强。保护区内丰富的生物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不但使人们领略大自然的无穷魅力,而且保护区的一草一木和所有保护设施,都是进行环保教育很好材料和课堂,都有利于促进身心健康和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三是促进了保护区及周边社区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保护区的建设及生态旅游的开展,带动了保护区及周边社区与外界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当地交通、商业、服务、农副土特产品等各业的流通与发展。



   3.经济效益明显

   从长远的、整体的、生态经济学的眼光来看,保护区所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保留下来的物种资源和遗传资源是全社会、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其价值不可估量。在保护为主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保护区内的生态旅游资源,并带动社区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形成保护与开发的良性循环,最终将实现保护区与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峨边将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多渠道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保护区知名度;科学规划建设,加强监督管理,扩大保护范围,拓宽保护种类,充分发挥保护区功能作用,继续推进全县保护区建设事业健康向上发展。(卢光军)


0
(编辑:admin)
关于我们 | 招贤纳士 | 法律顾问 | 本网声明 | 网站地图


免责声明:民生经济网为非盈利、公益性资讯类网站,所发布信息旨在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稿件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请读者自行判断、核实和参考。
若有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发布的图文及影像内容,敬请告知,以便及时安排撤稿和删除;
若信息发布十日内,本网站未收到书面异议,则视为该信息著作权人默认和支持本网站的公益性发布行为。


Copyright @ 2012-2088 版权所有
地址:成都市永兴巷15号 民生经济网 工业与信息化部备案号:蜀ICP备12001530号-3
主办:四川省民生研究会
爆料投稿:QQ2381208516 / 邮箱:zgmsjjxww@163.com 电话:13348900167
官方(新浪)微博(民生经济网 http://weibo.com/3949705932) 微信订阅号:zgmsjjw 民生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