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经济网讯 (文/李五洲 图/陈 博) 8300万绝对是一个庞大数字。在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只有14个国家的人口数量超过这个数字。而在中国,这是全国残疾人的数量。
这么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如何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平等地参与到有13亿人口的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中去,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实现自我的特殊价值,是一个非常艰难的命题。
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无法照搬西方的高福利政策;同时,如果能扶持有就业需求和就业能力的残疾人实现就业,使更多残疾人从依靠国家、社会和亲属救济变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就能真正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
按照这种思路,新中国建立以来,不断探索和创新残疾人就业创业之路,形成了目前集中就业、按比例就业、庇护性就业、自主创业紧密结合的多元化就业体系,不仅使中国残疾人的就业率达到了欧美发达国家一样的水平,而且让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与健全人一样获得工作,实现人生价值,甚至带动其他劳动者就业。这是中国人权事业的一大特点、一大进步。
福利企业——中国独创的残疾人就业形式
苏州市三角洲塑化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经营各类电缆高新材料的企业,产值近1亿美元。就是这样一个高新材料公司,50%以上的员工竟然都是残疾人,包括办公室、财务部、货运部等各个部门都能看到残疾人的身影。
紧张激烈的刺绣比赛
三角洲塑化有限公司是一家典型的中国福利企业,企业集中安置残疾人就业,而国家给予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等多项优惠政策。
福利企业是中国独创的残疾人就业形式,开创了以劳动福利型为主要特色的新中国残疾人事业先河。从新中国成立到上世纪90年代以前,是中国安置城镇残疾人就业的主要渠道。政策规定,残疾人职工占企业职工总数比例25%以上,免征企业所得税;不足25%、又高于10%的,减半征收。
改革开放之后,集体、乡镇企业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原有的单一的国有福利企业安置显现出了局限性。1985年财政部规定,乡镇(街道)福利企业和民政部门的福利企业同等待遇,解决了大批残疾人就业问题,由此带来了残疾人就业的“黄金十年”,福利企业安置就业数量创历史最高。1995年,全国共有6万多家福利企业,有残疾人职工93.3万人,当年创利税60多亿元。
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在中国崛起。福利企业又开始向股份制企业、私营企业和各种贸易服务型企业全面开放,只要安排10名以上残疾人就业、占职工总数达25%均可享受优惠政策。
引入国外经验
中国的残疾人就业也吸收了国外的一些经验,例如开辟了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劳动保障型”就业主渠道。首先是江苏的无锡市在1988年率先引入了国外的按比例就业的办法,规定每个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都要按比例安置一定数量的残疾人就业,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1991年颁布的《残疾人保障法》,将按比例就业正式纳入国家的法律,规定所有用人单位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不得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的1.5%;安置不足0.5%的要缴纳残疾人福利基金。同期出台的《促进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全社会各类用人单位采取集中和分散的方式广泛吸纳残疾人就业。
刀画轮椅上的高手
庇护性就业是融合简单劳动和康复训练为一体、帮助不具备就业和创业的残疾人的一种特殊就业形式,这种来自国外的做法也被引入到中国,主要由政府大量购买公益岗位进行安置。过去5年里,中国共创设了4029个托养服务机构,14.5万名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在其中得到安置,其中也不乏企业自觉行为。前面提到的三角洲塑化有限公司,2009年在残联的支持下投资创建了“善爱之家”,专门收住精神残疾人,那里不仅有供残疾人进行简单的套袋、粘合等工作的工疗车间,还有医务室、活动室、康复室等。
政府公益岗位成为残疾人就业新的增长点。仅2010年1月以援助登记失业残疾人为主题的“全国就业援助月”期间,共帮助10万名登记失业的残疾人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就业,其中小区保洁、绿化等公益岗位约占30%。当年监测数据显示,残疾人登记失业率从上年的13.6%下降到8.6%。
从灵活就业到自主创业
由于残疾人行动不便、能力受限,进行个体就业和灵活就业是他们广泛选择的一个就业途径。目前城镇残疾人就业人口440万人中近50%是个体就业、自主择业和灵活就业。
编织、刺绣、修表、修鞋等都是残疾人普遍从事的职业;剪纸、陶艺、书法、绘画、雕刻等也有大量残疾人就业。进入新世纪以来,从国家到地方设立残疾人创业基金、发放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帮助农村的残疾人学习种养技术,扶持城市里的残疾人从事个体经营、电子商务。过去5年里发放扶贫贷款90多亿元,扶持76.8万残疾人走上创业之路。据黑龙江省残联教育就业部部长王康介绍,省残联在农村除了积极扶持残疾人参与种养殖和农副产品加工,还曾出资购买爆米花机、配钥匙机、缝纫机和纳鞋底机,将技术和机器赠送给农村残疾人帮助其就业。
而通过小额贷款、创业奖励、创业培训等途径,一些残疾人自主创业当上了“小老板”,并带动其他残疾人就业。吉林省“小额贷款助残行动”帮助肢残人程云起创办了“程记米业”,从事粮食加工,安排100多名残疾人就业;广西百色市残疾人颜永创建了西林县红星专业养兔场,管理人员中有8人是残疾人,帮助210多户残疾人发展养兔;甘肃视力残疾人何彦生创办敦煌飞天通用航空公司,公司正式员工为148人,其中残疾人就有80人……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
盲人按摩比赛现场
从中国残联对河南省的调研来看,残疾人创业带头人普遍具备丰富的管理经验、掌握一技之长,通过创办福利企业、社区服务机构、工艺品作坊,建立农村残疾人经济合作组织等方式带动残疾人就业,平均一个创业单位带动80-100人实现就业,最多可达上千人。这些特殊的“老板”对残疾人员工存在天然的感情纽带,彼此认同感强,在善待残疾人员工的同时,给予残疾人工作实践、技能提升和职位晋升的机会,在这些单位就业的残疾人普遍精神状态好、生活待遇稳定、身心得到不同程度的职业康复。
互联网的发展,为能力受损、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在传统就业渠道之外又开创了新的途径,残疾人中涌现出一些从事电子商务的创业者。“用心创世界”就是这样一家由上海5名几乎全盲的残疾人投资、管理、经营的网店,作为淘宝网首个盲人网店,经营的母婴类商品多达800多种。而这些经营者中视力最好的只有0.02左右的极度弱视者,其他人都是全盲。而肢体残疾人在电子商务方面相对便利,只要网上下了订单,物流公司就能将货物送到客户手里。除了在网上开各种网店、从事电子商务之外,残疾人从事编程、网络音乐编辑、网页设计的也越来越多了,有的甚至还有了自己的工作室。
开发残疾人的特殊比较优势
四川偏僻地区郫县塘昌镇横山村的19岁女孩贾春梅,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和骨质疏松,原本无法参加正常劳动。但是自从学习蜀绣之后,贾春梅的生活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她每月挣到的钱和他父亲外出打工的收入差不多,一下子成了家里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
贾春梅得益于当地残联根据残疾人的比较优势开发的就业渠道。肢残人因为行动不便,练就了超常的耐心,可以从事一些劳动密集、需要坐得住的工作。而蜀绣也非常需要耐心,因为一幅精美的双面绣往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两年前该县残联专门招收肢残人从事蜀绣,并请来专门的老师进行指导。
“残疾人是具有特殊比较优势的人力资源。”中央财经大学黄震教授提出这一全新的残疾人就业观。现在不少企业在招聘和吸纳残疾人就业过程中,已发现了残疾人的独特优势。
来自江苏的纪苏原用脚打字
盲人手部触觉灵敏、听觉发达,在按摩、调音、语音服务等领域有着特殊的优势。盲人按摩分为两种,一种是盲人保健按摩,还有一种是盲人医疗按摩,全国盲人医疗按摩机构达1637个、保健按摩机构5000个,就业加起来是13万人。创办于1958年的北京按摩医院,是中国现代盲人医疗按摩的发源地,有80余名盲人医师在从业。湖南颐尔康保健连锁股份有限公司集中安置350名盲人按摩师就业,营业网店分布中国多个省市,还在荷兰、英国设立了分公司。
利用盲人听觉发达这样一些优点,1990年中国残联给中国的盲人引进了第二条就业道路,即钢琴调律,现在已经培养了一批盲人调音师。另外,在一些社会公益组织的帮助下,一些盲人已经走上了保险业客户服务呼叫中心的岗位。盲人在这个行业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目前全国呼叫中心的坐席有46万个,而且每年在以十几万的速度发展,给盲人提供更多的就业空间。
相比于常人,由于思维约束少,聋哑人想象力丰富,从事动漫开发、网页设计是其优势。很多动漫工作室都招有聋哑人进行创作。在不久前举行的第六届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上,还专门设置了动漫设计项目。
全社会的支持
在中国8300万残疾人中,处于就业年龄段的残疾人约有3200万。据中国残联统计,过去5年期间,全国城镇新增残疾人就业179.7万,城镇实际就业残疾人达到441.2万。农村1749.7万残疾人通过参加生产劳动和多种形式就业增加了收入。“中国残疾人就业率超过了50%,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达到了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残联副理事长程凯在接受采访时说。
这缘于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残疾人就业问题的高度重视。除了上面提到的各个方面之外,创立大规模的中短期职业技能培训与职业技术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普通中高等院校相结合的残疾人职业培训、职业教育体系,以及由各级政府与残联机构相互支持和配合的残疾人就业管理服务体系,则是残疾人就业的有力保障。
目前全国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达2.9万名,省市县三级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达到3094个,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的残疾人就业服务网络。过去5年期间,共有496万城乡残疾人得到各类职业教育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据统计,目前每年约有5000名残疾人学生进入了普通的高等学院学习,他们之中不乏硕士生、博士生。
地方政府对残疾人、残疾大学生就业还有了专门支持。就拿北京市来说,有专门的政策来鼓励企业安置残疾人就业。北京联合大学特教学院院长许家诚用3个数据来说明:2008年的时候北京聋人的就业率提高到了71.7%,2009年提高到88.39%,2010年达到了91.50%。“去年这个数据实际上是相当高的。背后实际上是有一些政策原因在里面做支持,这是因为国家按比例就业政策。安置多了的话,国家还给一些奖励。”许家诚说。
黑龙江对残疾人就业的帮扶非常实在。据黑龙江农垦总局残联劳服中心的许玉环说,劳服中心主要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指导和培训,同时也提供资金方面的帮助。如果有残疾人想开店创业,他们可以帮助残疾人租铺面,并提供2000元启动资金。
而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推动残疾人方面更是不遗余力。还以盲人就业为例,据中国残联理事、中国盲协副主席李伟洪介绍,拓宽盲人就业渠道一直是中国盲协的工作重点,除了为盲人开发按摩、钢琴调律、呼叫服务岗位之外,最近又重点开发了心理咨询岗位。“中国盲协这几年和就业指导中心已经共同培训了三四百人,而且有近100人已经通过了心理咨询师二级和三级的考试。现在已经有一部分盲人走上了心理咨询的岗位。”李伟洪说。
从今年5月开始,中国又启动了一项城镇百万残疾人就业工程,通过实施该工程,未来5年,全国城镇每年残疾人实名制就业将新增20万人,将为更多的残疾人打开通往幸福之门!
(来源:今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