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一位因“胸闷气促”就诊于理塘县人民医院的老年患者,揭开了甘孜州浆膜腔积液检测里程碑式探索的序幕。
该患者初步检查显示其胸腔内存在大量积液,压迫肺组织导致呼吸困难,首次抽取积液量高达900mL。面对这一复杂病例,医院内科与检验科迅速联动,试图解开关于这大量积液的谜题。然而,在海拔4000米的“天空之城”理塘,医疗挑战远非寻常。
理塘县高寒缺氧环境给当地群众带来了健康威胁,结核、高原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等疾病高发,常累及心肺功能,甚至导致体循环障碍出现浆膜腔积液。然而,全球范围内针对超高海拔地区的医 疗数据极为匮乏,加之医疗资源流通受限,诊疗往往面临“无据可依”的困境。
金堂县第一人民医院检验科学科主任易维佳作为第七批对口帮扶队员,对此深有体会:“常规血液BNP检测在高原地区易受低氧代偿性升高的干扰,且患者可能合并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进一步增加了结果判读的复杂性。”
为明确患者病因,易维佳与内科学科主任陈鹏、心内科主任陈宽琴组成核心诊疗团队。基于钟南山院士团队的思路——胸腔积液BNP值超过1200单位提示心源性疾病,团队决定突破常规,同步检测患者血液与胸腔积液的BNP水平。团队系统梳理了浆膜腔积液的诊断路径,并结合高原特殊环境调整检测策略。
陈宽琴成功完成胸膜腔穿刺后,易维佳带领检验科在有限的条件下,迅速开展理学、显微镜及生化免疫学检查,并首次在甘孜州范围内探索完成浆膜腔积液BNP测定。更好地为评估患者心功能提供依据,后续持续关注病人情况,结合其它检查结果,临床医生将更精准地施治。
“检验医学领域一直关注不同样本来源的基线值差异。下一步,我们将积极配合当地临床医师,希望能扩大样本量,建立高原特异性BNP参考区间数据库,填补国家在高海拔地区浆膜腔积液BNP基线数据的空白,探索血液体液联合检测模型,为复杂病例提供更全面的评估工具。”易维佳说道。
此次突破性检测的背后,是金堂县对口支援团队多年深耕的缩影。通过“传帮带”“师带徒”机制,帮扶队员持续引入新技术、开展规范化培训。易维佳团队在理塘县人民医院检验科推动的浆膜腔积液检测项目,正是“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理念的实践。而理塘县人民医院内,也有越来越多的本地医护正通过参与此类创新项目,成长为高原医疗的中坚力量。(易维佳 叶强平 文/图)